Histotripsy treatment for liver cancer

(Chinese only)

Radiology

超聲波能消滅腫瘤?氣泡可以治療肝癌?


去年,香港引入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用於肝癌治療。作為嶄新的無創治療,此技術通過高強度聚焦超聲波在腫瘤內部產生微氣泡,利用氣泡快速膨脹與收縮產生衝擊波破壞癌細胞,將病變組織液化。此技術無需手術切口或熱能,大幅降低對周邊健康組織的損傷風險。其精準定位能力結合實時超聲波影像追蹤,尤其適用於靠近鄰近器官、肝臟血管或膽管等敏感區域的腫瘤。且因不依賴熱能或輻射,患者可重複接受治療,為復發性或多發性腫瘤、高齡、手術高風險/族群提供新選擇。臨床應用範圍涵蓋原發性肝癌及轉移性肝癌(如腸癌肝轉移)。

治療流程始於專科團隊在術前利用電腦掃描、磁力共振及超聲波等影像檢查評估腫瘤特性。確認患者適用性後,治療普遍會於全身麻醉下進行,透過特製腹部水膜傳導超聲波能量,並根據腫瘤大小及位置調整強度,單次療程約1至2小時。術後患者多僅有輕微腫痛或類似感冒症狀,通常兩天內即可出院,復原速度優於傳統手術。

除了用於肝癌,腎癌、胰臟癌的臨床試驗亦正在進行中,未來可望擴展至其他軟組織腫瘤。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部分患者治療後出現遠隔反應 (abscopal effect),推測因液化腫瘤釋放抗原激活免疫系統,間接抑制未直接治療的轉移病灶,此效驗為結合免疫治療提供新思路。

近期案例中,一名九旬原發性肝癌患者因身體不能承受開刀切除手術,而腫瘤亦接近鄰近重要器官,增加了微創消融手術的風險,最後成功透過此技術清除病灶,展現出此技術對複雜病例的潛力。

組織碎化技術無疑為肝癌病人帶來新的選擇,亦可配合其他治療,達到最佳臨床效果。然而,該技術仍存在限制,例如超聲波無法定位的腫瘤或不適用;且腫瘤過大或數量較多或需分次治療。目前臨床試驗的初步數據顯示了其短期高效性與安全性,但此技術仍需要長期臨床效果數據,如復發率及存活率,以作更全面的參考作用。病人可與醫生商討以制定合適的個人化治療方案從而達到最佳效果。


撰文:劉泳恆醫生 港怡醫院介入放射中心總監、放射科顧問醫生

(The article was published on TOPick on 1 August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