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stfeeding counselling by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Chinese only)
醫健怡情︰專業醫護輔導母乳餵哺
母乳是母親給寶寶的天然食糧,但不少新手媽媽可能會充滿疑問,例如親餵時怎樣判斷寶寶吃得夠?餵哺過程需要什麼技巧?如何兼顧工作和母乳餵哺?現時社會越來越重視母乳餵哺,部份醫護人員亦具備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資格,可為產婦提供一條龍相關諮詢服務,全力支援各位父母迎接新生命。
母乳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質,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母乳亦含有大量天然抗體,有助提升嬰兒的免疫力;另外,母乳中的AA(Arachidonic Acid,即花生四烯酸)和DHA(Docosahexaenoic Acid,即二十二碳六烯酸),有助嬰兒腦部和神經系統發展。相比配方奶,天然母乳更易消化,較低機會引起寶寶過敏反應,並能降低癡肥風險。
一般而言,產婦會在生產後的3至5天內「上奶」,而產後首數天所分泌的乳汁稱為「初乳」,呈透明金黃色狀,通常比較濃稠,含有豐富的抗體。其後,母乳中的脂肪量、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的比例會自然調整和改變,以配合寶寶的成長階段及需要。初生嬰兒少食多餐,起初每日需餵哺8至12次不等,隨著嬰兒吸吮能力增強,每次進食的分量有所增加,餵哺次數亦會逐漸減少。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親在嬰兒出生後的首六個月以全母乳餵哺,再逐漸引進適當的固體食物,並持續餵哺母乳至兩歲或以上。
不少媽媽反映,擔心乳汁分泌不足,寶寶會不夠飽,所以沒有信心餵哺母乳。其實,寶寶懂得按自己需要調節食量。一般情況下,當寶寶感到飢餓時,他們會張嘴覓食或吮吸手指,父母見到這些飢餓信號時,便可開始餵哺母乳,無需等待寶寶哭啼才餵食。如寶寶吃飽時,他們會露出滿足的表情,然後會放鬆地入睡。部份醫院為支持母乳餵哺,可按照媽媽意願和狀況,靈活安排24小時母嬰同室,此安排可讓媽媽隨時觀察寶寶,包括其於餵哺前後的不同反應,並促進緊密的親子關係。此外,醫護人員會參照臨床數據,判斷寶寶是否進食足夠,例如小便量和體重的變化。加上媽媽餵哺母乳後的脹奶感覺退減,表示寶寶已攝取一定分量的母乳。
不少新手媽媽即使產前準備充分,在產後「實戰」仍難免會手忙腳亂,或者遇到「上奶」困難,這是常見情況。根據筆者的臨床經驗及觀察,媽媽們產後忙於照顧嬰兒,休息不足和精神緊張都會影響母乳的分泌量。在育嬰部門工作多年,我們深深明白父母照顧初生嬰兒的壓力,在產婦住院期間,我們會提供一對一的母乳餵哺諮詢指導及協助,並聆聽和解答媽媽們的各種疑慮;病房亦會提供哺乳椅和哺乳輔助枕等設備,讓她們在舒適寧靜和支援充足的環境下,保持輕鬆的心情進行母乳餵哺。
近年,部份私營醫院特意設立母乳餵哺診所,由國際認證泌乳顧問主理,提供產前及產後的相關全面支援;部份醫院更參與愛嬰醫院認證計劃,透過不同措拖,推動及支援母乳餵哺。除了在住院期間提供支援,醫院亦會定期舉行免費產前講座,講解母乳餵哺方面的知識和準備工作;醫院護士亦會在產婦和寶寶出院後進行電話跟進,關心他們的情況,有需要時會建議他們到醫院作進一步跟進。如果母親選擇餵哺配方奶,醫護人員會絕對尊重並配合其意願提供相應支援,包括在出院前教導沖調配方奶粉和奶瓶餵哺等技巧。
媽媽們於產後要面臨重大的角色轉變,不少媽媽要兼顧工作和照顧寶寶,而母乳媽媽無論選擇親餵或是泵奶,也需要在較為固定的時間及私隱度高和寧靜的空間內進行,故此,家庭成員及職場的配合和支持相當重要。筆者期望社會及公眾可更加認識母乳餵哺的益處和重要性,構建母乳餵哺友善的環境,讓媽媽們的母乳餵哺之路能走得更輕鬆。
撰文:港怡醫院註冊護士及國際認證泌乳顧問沈海宜
(The article was published on HK01 on 26 Jul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