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 Blog
記得去年我在這裡與大家回顧港怡的各項工作,並提到將進一步發展個人化醫療服務。轉眼一年又過去,我們經歷了自疫情以來最嚴峻的第五波挑戰,醫療系統面對史無前例的壓力。然而,我很慶幸港怡一班非常專業和敬業的團隊堅守崗位,與我們並肩作戰。我們貫徹以病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這年在多方面善用科技,為病人提供貼心的醫療服務體驗,疫情下為他們帶來額外安心。
第五波疫情期間,我們深明病人或會有各種原因而未能親身前往求診,但適切治療實在不宜耽誤;於是,我們迅速推出多項針對不同醫療需求的視像會診服務,除了照顧新冠確診者的需要,我們亦提供專科及普通科視像會診服務,並輔以藥物送遞服務,為市民提供更全面的支援。我們其後與醫院管理局合作,為確診長者提供免費遙距會診及藥物送遞服務。值得欣慰的是,我們能善用這兩年所累積的遙距會診經驗,迅速調配人手及資源,配合局方有效率和順暢地推出服務。
疫情加快了科技的應用,除了遙距醫療服務,我們亦不斷思考如何從病人求診前、治療至康復的整個流程中,提供更貼心的服務體驗。隨著醫療服務需求日益上升,病人查詢和索取資訊的需求同時在增加,原有的電話渠道開始應付不了。我們善用智能新科技,採用由本地初創研發的全渠道即時訊息管理平台與病人溝通,病人可透過WhatsApp聯繫本院前線服務團隊,以安排預約和查詢服務。透過平台的訊息紀錄和數據庫,我們亦能因應每位病人的情況,在處理查詢和跟進時提供更個人化的服務。
要體貼病人的需要,協助病人做好疾病預防是其中一環。早前,我們與初創企業攜手推進數碼醫療創新發展。我們的首項合作是將他們研發的無接觸健康檢測技術應用於港怡「智」健康手機應用程式,透過此智能健康檢測功能,用戶只需以智能手機的相機鏡頭掃描臉部,便可隔著屏幕測量多項生命體徵數據。藉著此項創新的人工智能健康監測技術,自我健康管理變得更簡單容易,大眾可隨時隨地監察自己的健康狀況,有需要時及早尋求治療。
展望將來,我們除了會繼續引入最先進的儀器和系統,亦會把握最新數碼科技的應用,積極實踐「同心.為您」的服務文化,為病人帶來更便捷及個人化的醫療體驗。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2年12月23日
員工是一間機構不可或缺的支柱,機構需要建立優秀的人才團隊,配合硬件和軟實力,才可擴展更優質及多元化的服務,進一步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港怡醫院,我們除了為病人提供專業優質的醫療服務,亦視協助本港醫療體系得以持續並穩定發展為我們的重要使命;而展現關懷更是我們的存在目的。
過去幾年,我們積極投放資源,為員工提供充實和共融的工作環境和文化。我們近年為員工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發放忠誠獎金、推行自願性公積金計劃、增設長期服務獎等,以協助員工安排更長遠的人生規劃及發展;並且嘉許工作表現優秀的同事,締造一個積極的工作環境。讓同事發揮所長亦是我們穩步發展的重要一環,我們透過提供多元化的培訓及學習支援,讓同事裝備自己,為他們提供發展機會。我們亦增設更多的內部溝通渠道,同事可面對面向我表達意見,讓我有機會可直接聆聽他們的聲音,在有需要時為他們排難解憂。雖然關懷員工的措施是從醫院方面出發,但我認為當中過程應當是雙向的。港怡定期進行員工調查,了解同事在不同範疇的需要及期望,並根據調查結果,與不同部門討論,制訂真正切合他們所需的改善方案。
我們深信當同事的身心靈得到照顧及所需的支援時,他們便能夠安心工作,繼續秉持專業態度、全心全意地照顧病人。同時,我們肩負著促進香港醫療服務持續發展的重任,因此港怡作為教學醫院,一直與港大醫學院緊密合作,協助培育更多專業醫護人才。
在香港以至全球,醫護人才的可持續性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深遠。而對於服務軸心圍繞「關懷」和「以人為本」的港怡醫院而言,可持續發展這議題尤其重要。港怡的母公司IHH醫療集團抱持「關懷﹒至善至遠」(Care. For Good.)的願景——我們不僅關注人們的健康,還要以關懷和同理心待人,並為我們自己及下一代創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IHH的可持續發展方針聚焦四大方面,即關懷病人、員工、社會大眾和環境,並期望於未來數年內達到多項目標。在關懷員工這範疇,集團將著力增加全球服務網絡的整體護理員工數目、建立安全的工作環境,以及在世界不同地區的員工調查結果均達到高於國家或世界醫療標準等。我們為員工所推出的各項措施和計劃,正融合了IHH的發展方針,協助我們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出一分力。
「關懷﹒至善至遠」(Care. For Good.)是一個長遠的發展方向,需要與同事一起實現,這亦是我們將努力推行的工作之一。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2年10月18日
每逢夏天來臨,不少人都會把握機會跟陽光玩遊戲,尤其是熱愛戶外運動人士,當中也不免會因為意外、姿勢不當等而受傷。我們的急症室不時遇到因運動受傷而求診的病人,例如最近有求診者在海灘游泳時不慎誤踩海膽,亦有玩滑水時扭傷肩膀等。
若在運動期間受傷,大家都知道應儘快求醫,情況較嚴重或需到急症室接受治療。運動受傷的病人很多時需要作進一步檢查,才可準確診斷及安排後續護理。然而,對於本身已經受著痛楚的病人而言,若要在短時間內為一系列的安排費心,可能會感到困擾。
港怡「同心.為您 」的服務理念隱含我們在每一個範疇上對病人的細心照顧,包括我們努力為病人提供更體貼的護理服務。以我們的24小時門診及急症室為例,我們希望為運動受傷的病人提供一站式的醫療服務。透過急症科、放射科、骨科門診及復康中心的醫護人員之跨專科合作,我們為病人帶來更協調和更適時的檢查、診斷、治療及復康服務,而個人化的跟進及無縫的護理服務讓傷者加倍安心。急症室為傷者提供所需的緊急治療後,會協調病人的治療旅程,盡力於最短時間內為病人安排影像檢查並轉介至相關專科門診跟進,以及隨後的運動物理治療等。我們亦會為病人提供針對性的自我護理建議,例如處理患處的正確方法、進行適量負重及運動等,這些均對病人康復有正面作用,減低再次受傷的機會。
我們在處理運動創傷時,也採用了近年相關專家提出的「PEACE & LOVE」處理原則,「PEACE」即Protection(保護)、Elevation(抬起患處)、Avoid anti-inflammation(避免使用消炎藥)、Compression(對傷口進行加壓)及Education(教育);「LOVE」即 Load(負重)、Optimism(樂觀心態)、Vascularisation(血液循環)及Exercise(適量運動)。除了實用的護理方法,我認為同樣重要的是醫護團隊的 care & love (愛與關懷),讓病人可以安心治療。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2年8月15日
我們一向非常重視病人和員工在港怡醫院對「衣、食、住、行」的需要,早前分享過我們為病人、訪客和員工提供具特色的精緻美食,並不斷提升膳食質素,今次讓我介紹一下我們在「衣」方面如何從同事及病人角度出發。
服裝儀容是建立第一印象的關鍵。除了為病人提供專業優質的醫療服務,我們亦著重前線醫護及員工的衣裝,因為我們相信,同事若穿上設計美觀、實用又舒適的工作服飾,能讓他們更能展現自信,亦是對醫護專業的一份尊重。以護士制服為例,在最初的服飾設計階段,我們邀請了同事就設計、顏色、物料等分享意見,希望同事們會喜歡其制服並為穿上它而感到自豪,同時方便他們日常工作。
除了醫生、中醫師、藥劑師和營養師穿著傳統的白袍外,醫護人員的制服及工作服都採用了如粉藍、粉紅、藍綠、淺灰等較柔和的色調。我們希望透過柔和的顏色,為病人帶來閒適的感覺,幫助他們放鬆心情。
此外,我們亦因應同事不同的工作性質和崗位,為其制服揀選最合適的剪裁和布料。例如物理治療師的工作服的設計,可方便他們與病人進行較大幅度的伸展活動。對於制服的質料,我們也一絲不苟,本院的醫護制服布料來源地以意大利、日本、韓國為主,面料透氣耐用,同時確保符合醫護服飾的嚴格衞生標準。至於病人服裝亦用料優質,柔軟舒適且耐用,務求為病人帶來更佳的醫療體驗。我們提供的床品包括枕頭、被單、床單、毛巾等,紗線密度和編織均達星級酒店床品的標準!
我們也關注同事們對制服的意見。早前,有前線部門同事反映其制服與另一部門的制服用色十分相近,容易混淆病人。我們正著手檢視有關部門制服的設計和顏色,希望為病人和同事帶來更多方便。另外,曾有前線客戶服務女同事提議制服套裝可加添長褲的選項,讓他們可以更容易協助病人上落輪椅。我們都會認真聆聽並檢視改善服裝的可行性,期望為病人提供貼心服務的同時,亦能為我們的同事做到「同心.為您」。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2年6月13日
第五波新冠疫情為香港帶來沉重打擊,有賴各位醫護人員、各行各業,以至每一位市民同心抗疫,經歷數月的努力後,今波疫情總算穩定下來。
回想在疫情高峰之時,同事們都陷入苦戰。然而,即使身處艱難的困境,慶幸我們仍能找到一些值得感恩的事。記得當時我收到一則由同事轉發的短訊,一名急症室同事分享了當時的工作情況及感受,令我非常感動,讓我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 「今天是歷史性的一刻,也是我工作生涯上第一次遇到如此挑戰。今天感謝各方好友出手相助,銘心感激。大家都忙過不停但感到很開心。首先多謝各部門主管調派同事幫忙,其次感謝急症室和兒科的醫生團隊。團隊迅速制定應對方案,大家分工合作,醫生們為減輕同事負擔,自行取病人排板診症,不同崗位的同事則執行各種程序。另外亦向聞風而至,特意回到醫院協助的同事們說聲多謝。今天是很好的危機處理體驗,成功在於眾志成城。記得醫院管理層與我們分享過,港怡很神奇,每當出現危機或突發情況,團隊總能展現超強的凝聚力,讓我們化險為夷,今日再一次應驗了。在往後的日子,我必會細細回味今日的情境,這是一份無價的禮物。」
轉眼間港怡今年五歲了,我非常感謝每位與我們一直並肩同行的同事,在過去幾年,不論出現多少艱難挑戰,亦無損大家繼續向前的決心,努力衝破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同事堅守崗位,各司其職,並發揮出色的應變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呈現於我們眼前的,是一份無價之寶,就是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團隊文化——同事間互相鼓勵、支持,上下一心,盡力為病人的健康做到最好。
我們正邁向下一個新里程,我希望這份關愛及團隊精神能一直延續下去,並成為每位病人、前線醫護、後勤同事以及廣大市民的強大後盾。憑著同事們的滿腔熱誠,我們將繼續與病人同心同行。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2年5月16日
今年是港怡醫院成立五周年,我們的團隊自開院以來成就了多項重要的里程碑。回顧過去的種種,我有很深的感受,亦從中細思港怡醫院這幾年來抱持的服務理念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為了集思廣益,早前我與一眾部門主管思考這課題,希望整合港怡的服務理念和背後所發揮的精神,並以具體的文字呈現出來。經過一番討論及考慮不同意見後,我們決定以「同心.為您 Uniquely Yours」這言簡意賅的語句,來演繹我們一直身體力行並會繼續努力實踐的服務宗旨。
回首五年前,我們希望透過創新、高透明度和優質服務,以助重塑本港的私營醫療市場。我們引入了創新的收費模式,推出全包定額醫療套餐及入院前費用諮詢服務,希望透過高透明度收費帶給病人安心體驗;醫院設置各類嶄新的全自動醫療設備和系統,如配藥系統、臨床化驗系統、藥瓶灌裝設備等,讓病人得到更流暢和安全的體驗;治療技術方面,我們亦率先引入各項創新的手術,如利用腹腔溫熱灌注化療手術治療卵巢癌、以胸腔鏡前路椎體拴繫術進行的微創非融合脊柱側彎手術等,務求為病人提供更佳的臨床效果治療。
這數年間,我們亦著力發展醫院的客戶服務範疇,特設卓越服務團隊,希望令病人在整個服務流程均得到妥貼的照顧;我們的餐飲部由具備酒店經驗的團隊主理,他們用心製作各式佳餚,讓病人於抱恙時仍可享用具水準的膳食,給他們一點心靈上的安慰。此外,我們定期透過「Service Champion計劃」嘉許獲得最多病人讚賞的同事,以建立以誠服務的文化。我很慶幸有一班敬業樂業的員工,真誠和體貼地照顧病人,除了完善的硬件配套及高質素的醫療服務之外,同事們持同理心傾聽病人所需並用心回應,才是卓越服務的靈魂所在。
綜觀我們這數年來用心推行和採用的各項服務、硬件設施,以至人才團隊,全都是從病人的角度出發。我們與病人「同心同行」,在健康路上陪伴他們一起努力;一切「為您所想」,希望為病人提供個人化的醫療體驗,真正照顧到他們身心所需。憑藉我們對照顧病人的熱誠,我們將繼續「同心.為您」,讓病人體驗「Uniquely Yours」的醫療服務。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2年4月21日
飲食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在香港這個中西文化薈萃的國際美食之都,各國菜式應有盡有,但豈會想到連醫院內也可找到美食呢?基於港怡醫院所屬國際醫療集團的背景,我們將新加坡當地「招牌菜」也引入膳食餐單,並派主廚到當地學習星洲美食的精髓,希望為病人、訪客和員工提供高質素及具特色的選擇。
本院餐廳不少同事曾於星級酒店工作多年,廚藝和服務水準毋庸置疑。餐廳推出的星洲名物如海南雞飯、肉骨茶、炒貴刁、喇沙湯麵等均深受歡迎,有不少顧客在鄰近機構工作,也特意來品嘗一下。我們的「招牌菜」具正宗新加坡風味,且質素與味道俱佳,我們亦自豪地邀請新加坡商會人員及其他到機構伙伴到訪本院餐廳作客用膳!
除了在院內提供餐飲服務之外,我們亦希望將高質素的精緻美食帶給更多院外顧客。我們早前推出了港怡聖誕禮物籃,而最近的新產品更有自家製作的賀年糕點、XO醬和特別調配的茶包,全部都是大方得體的賀年禮品。
我們如斯重視和不斷提升本院膳食的質素,因為我們明白到「民以食為天」。縱然生病可能很辛苦、探病很憂心、工作很勞累,我們也希望本院的病人及其家屬和員工,在這裡能透過我們用心製作的療癒美食,得到一點心靈上的撫慰,讓我們好好地「醫」您們的肚!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2年1月26日
轉眼間,新冠疫情已發展近兩年,各地繼續採取不同措施應對病毒,而我們亦早已習慣如何與病毒共存。疫苗出現、治療藥物研發、防疫措施陸續放寬,本以為疫情現曙光,回復正常生活指日可待,豈料變種病毒一波又一波來襲。然而,即使面對最新變種病毒,我們亦從未鬆懈,繼續以員工及病人的安全為首要考慮,嚴格實行各種防疫措施。
自新冠病毒出現以來,港怡醫院一直為抗疫盡力做好本分,我們去年組成義工隊支援社區檢測中心的工作;今年3月更在院內設立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為市民接種新冠疫苗。很慶幸港怡有一支高度專業的醫護團隊,在這大半年,他們一方面要就疫症不斷轉變情況所帶來的挑戰,作出迅速應變及適當處理,亦要兼顧疫苗接種工作;另一方面繼續為本院的發展勞心勞力,協助我們拓展及推出更多新服務。在過去兩年間,我見證著港怡在疫情下的成長,團隊展現無比的合作精神,作為醫院的一份子,我感到十分驕傲!
回想起疫症初期,不少市民減少到醫院求診,部分病人甚至因此延遲治療。疫症加速了創新科技的發展,遙距視像診症亦漸漸成為一個獲更多市民接受的診症模式。港怡早在去年已推出視像會診服務,讓未能到醫院求診的病人得到適時的治療和跟進。除了診症服務,我們更擴展遙距諮詢服務的範疇至涵蓋慢性疾病管理等,惠及更多病人。
疫情下創新科技廣泛應用,機械人成為各行各業的新寵兒,餐廳有送餐機械人、商場有消毒機械人。至於醫療服務方面,我們今年亦為醫院不同的服務範疇引入機械人技術,例如最近所引入嶄新的機械人手術系統,不僅可提高手術安全及精準度,亦有助提升治療效果;而機械人配藥系統既能確保藥物安全使用,也能提高配藥的運作效率和準確度。
回顧2021年,港怡創下不少發展里程碑,全賴員工的支持,以及病人、合作夥伴等一直的信任。雖然我們沒有水晶球,疫情能否在2022年結束,仍屬未知之數,但相信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展望來年,縱然預計挑戰仍不斷,本院上下也將會繼續攜手對抗疫症,同時提升醫院發展個人化醫療服務的能力以及服務文化。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1年12月23日
上次與大家分享了我首次以病人的身份入住港怡醫院接受治療的體驗,在住院期間感受到醫護人員對病人「同感共情」的重要性。許多醫療機構或認證團體均強調「病人至上」的重要性,我經常反覆思量當中的意思。
最近,我再次翻起一本自大學時期經常閱讀的書,其中有個故事是關於一位修士由「我」變成「你」。我回想起在港怡的入院經歷,頓然領悟到這個故事的寓意,除了維持專業的醫療服務和穩守病人安全之外,醫護人員對病人抱有同理心亦是不可或缺,這就是所說的當「我」變成「你」。
站在醫院的角度,病人的安全絕對是首要考慮,因此,醫護團隊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均會按照醫院的既定程序和工作指引,為病人提供最合適的安排。許多時候,我們都會因為「一向都係咁做」、「指引係咁寫」,或是「感染控制護士嘅建議」而婉拒病人的要求。然而,我認為一所出色的醫院,必須展現出專業理性和人性化,在維護病人安全和實現最佳臨床效果的同時,也應該照顧病人的情緒和心靈上的需要,在可行的情況下站在病人和家屬的角度設想和感受。
我曾經看過一本書,名為《當呼吸化為空氣》(When Breath Becomes Air),作者是一位年輕的神經外科醫生,書中講述他確診肺癌末期後,從醫生變成癌症病人的心路歷程。末期病患者需要面對各種治療所帶來的痛楚不適,以及對生命終結的不安與恐懼,病人與家屬在乎的已不再是哪一項治療方案最能有效地延長病人生命。 有時候,病人可能會問:「吊鹽水」可否無痛?手術是否百分百安全?事實上,他們最需要的是懂得安慰和真切關心自己的同行者 ,可以給予他們心靈上的支持和一點點鼓勵。
我相信,只要多站在病人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感受,抱持著「我們也是病人」的信念,便能真正提供以病人為本的優質服務。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1年11月15日
最近,我在港怡醫院接受了一個簡單手術,雖說我在醫療服務界已工作了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每天進出醫院,但其實從未因病入院接受治療。
縱使我對醫院環境相當熟悉,但原來手術當日,我仍會感到焦慮,體會到被送進手術室的感覺。我還記得,運送我到手術室的員工沿途細心提點我要注意凹凸不平的地方,乘搭升降機時,同行的護士笑說我現在可以看看平日未必留意到的天花板;到達手術室後,接待我的護士給我蓋上了一張溫暖的毯子,即使她戴著口罩,我仍能看見她在微笑。雖然她一直為她冰冷的手而道歉,但她的細心問候對當時內心感到不安的我給予了很大的安慰。當然,醫生專業和清晰地講解手術過程,猶如為我打了強心針一樣,令我對手術的信心大增!
在醫護團隊的通力合作下,我的手術非常順利和成功。我一直對我們專業和經驗豐富的團隊很有信心,他們在過程中不僅會詳細講解各項程序,讓我能清楚知道每一個步驟,但更令我感到自豪的是同事們能細心察覺病人的情緒和心靈上的需要,並適時送上關懷。我時常從病人給同事的心意咭上看到病人感謝同事他們的關懷和悉心照料,有些病人更會親手製作禮物以答謝同事。今次的經歷讓我親身體會到心靈上的照料與確保專業醫療水平同樣重要,這樣才能真正全面照顧到病人的身心需要。
Empathy (「同感共情」) 是本院其中一個核心價值,我衷心感謝同事們把empathy在您們的工作中活現出來。我亦特別感謝在病房裡為我吊鹽水的護士,即使遇上我彎曲的靜脈,她還是一次便能準確地插入針管,十分專業!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1年10月18日
每次站在醫院升降機大堂時,我總會看到一幅綠意盎然的南朗山美景畫和山腰上那巨型的海馬標誌,雖然醫院和海洋公園的距離相當之近,可是我已有很多年沒有去過公園遊玩了。直至最近,我才有機會與家人重遊舊地,一同回味昔日的樂趣。當天公園內人山人海,我們排隊等了很久,總算能乘坐到即將退役的過山車和滑浪飛船。當憶起從前我和孩子們一起坐飛船時,我如何緊抱著他們,不讓水花濺到他們的情境,我不禁有點感觸。
歲月催人老,機器同樣逃不了日益殘舊這命運,若要繼續為遊客提供一個滿意的體驗和安全的環境,就必須作維修保養和機件升級。醫療保健服務也一樣,醫療機構需要持續改進,才能維持高質素和安全的服務,滿足病人不斷改變的期望,保持競爭力。醫療服務是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而確保病人得到最適切的照顧和有成效的治療,對醫療機構來說是一份責任,不能「退役」,只能不斷進步。然而,醫護人員每日已忙得不可開交,如何可以不斷改進?推行醫院認證計劃是其中一個方案,透過實施一些機制定期提醒醫院對其質素、安全等進行系統性及全面的審核,尋找醫院的不足之處,把醫療服務質素提升,這亦是我們非常重視醫院認證計劃的原因。
港怡醫院於2019年已通過由澳洲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進行的醫院認證計劃實地考察的嚴謹評核,並成功取得為期四年的全面醫院認證,但持續的自我檢視和對改進的追求並沒有停下來,我們現正密鑼緊鼓為將於十月進行的定期認證評核作準備。
我們期望在此定期認證中再獲佳績,各部門的同事們已開始仔細認真地檢視本院的所有服務流程、報告、程序上的各項細節等,以適時作出改進和微調。在此特別感謝本院的感染預防及控制主任司徒永康教授和質素、安全及風險管理團隊在認證工作上擔當統籌,帶領本院上下籌備此項重要任務!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1年9月20日
前線醫護人員都需要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因為他們每天面對不少生離死別的場面,但又要時刻保持專業,不可輕易被負面情緒影響工作表現。然而,無論內心多強大的人,也總會有軟弱的時候,希望得到一點關懷和支持。
猶記得沙士爆發當年我還在伊利沙伯醫院工作,我在醫院親眼見到生命的無常,面對突如其來且前所未見的疫症爆發,全港所有前線醫護人員,每天都戰戰兢兢地盡最大努力保護自己及照顧病人,部分甚至因身處隔離病房而無法與家人見面,身心俱疲卻又不敢鬆懈。每當傳來醫護同仁不幸染疫的消息,大家都感到十分擔憂。當面對逆境或無法掌控的狀況時,我們內心甚至會充斥著無力感。那一天,無助感特別強,當刻同事走過來輕拍我膊頭,接著一句簡單的問候和鼓勵,讓我重新振作、繼續迎難而上。當年的經歷,讓我深深體會在困難無助時,旁人的關懷和同理心很重要;對親友及工作伙伴如是,對病人與其家屬亦如是。
相信選擇投身醫護工作的人,都是本着一份「助人」的使命感,希望運用專業知識幫助病人,令病人早日康復,減少痛苦。除了為病人提供優質及適切的醫療支援,我們亦希望多行一步,給予病人個人化的醫療體驗,並在可行的情況下盡力配合他們的需求。我不時會巡視病房並探望同事和本院的病人,希望了解他們的需要,期間亦有病人向我反映對醫院設施或服務的意見,很高興聽到病人讚揚我們的各個部門,病人亦對醫護人員的體貼關懷心表示感激,醫護的支持加強了他們在治療過程的信心,有助他們逐步踏上復康之路。
我希望藉此機會勉勵一直默默付出的同事,您們每天為病人所做的事看似細微,但只要本着「助人」的心,將心比己,用心關懷和照顧病人,病人是會看到和感受得到的。我相信,醫護人員帶給病人的每句慰問與真摯關懷,那份窩心暖意是智能科技如何進步也無法取代的。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1年8月30日
東京奧運會在剛過去的星期日正式落下帷幕,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樣,每當舉行香港運動員有份參與的賽事,都會投入為他們打氣。雖然我本身有跑步的習慣,但看過男子1500米賽跑後,我嘗試在跑步時為自己計時,才發現自己的跑速真的慢得驚人!
在疫情的影響下,今屆的奧運會對於主辦國及運動員都是一項重大挑戰。在開幕典禮上的聖火傳遞環節中,大會更邀請了醫護人員擔當火炬手,以表達對醫護界對抗疫情的感謝及敬意。
香港隊在比賽中創下史無前例的獎牌紀錄,令全城歡騰,亦讓我們引以為傲。每當運動員在賽後接受訪問時,除了感謝他們的家人、教練,還不時聽到他們多謝背後的一班無名英雄,那就是醫療團隊,包括醫生(尤其是骨科醫生)、護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心理治療師等,當中不少更是義務支援運動員。這群運動醫學的專家,在運動員的長期訓練過程中提供生理及心理支援,而在賽事期間所擔當的角色更為重要,協助運動員保持最佳狀態以應付賽事,包括調整體能及心理狀況,令他們儘快恢復狀態繼續比賽,並在他們受傷時提供適切的治療及支援。
再次恭喜香港運動員獲得如此佳績!大家感謝運動員為港爭光的同時,希望也藉此機會認識到醫療團隊如何利用他們的專業,一直默默守護著香港運動員,特別是義務醫療人員,同樣值得我們向他們致敬!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1年8月9日
今年中學文憑試剛於上星期放榜,相信不少莘莘學子都在煩惱未來的出路,有人已部署好到海外升學,有人預備投身職場;而選擇在本地繼續學業的可能正在苦惱如何調整選科排位。我近日看到有關學生選科的報導,不少應屆考生因感受到醫護人員在疫情下緊守崗位的使命感,而希望修讀醫療護理相關的課程,在醫護界一展所長。
事實上,隨著本港人口不斷老化,醫療服務需求持續增加,無論公營或私營醫療機構均長期面對人手緊張的情況。政府近年亦增撥資源發展醫療行業,增聘專業醫護人員,並開拓更多培訓課程。
作為一所教學醫院,在致力為市民提供高質素的醫療服務及護理體驗的同時,亦肩負協助培育下一代醫護人才的責任,當中包括醫生、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就護理職系而言,我們十分著重他們的發展和培訓。我們相信,按護士同事的個別專長提供有助他們發展事業的機會,對於維持高質素醫療服務及其可持續發展十分關鍵。早前有新加入的護士同事向我們反映,表示十分欣賞醫院鼓勵不同職級、不同工作性質的同事積極參與培訓,培訓種類亦多元化。舉例說,我們會推薦合適的同事參加海外培訓計劃;亦為不同職能的護士同事提供在職專科培訓,協助他們掌握更多技能和知識,擴闊他們對各自專科方面的認識,亦讓有意進修的同事對不同專科有更深入的了解,協助他們向最適合自己的範疇進發;我們會安排新入職同事參加師友計劃,資深同事一對一提供指導,協助他們適應環境及熟習工作流程。此外,集團每年均會舉辦護理領袖課程、研討會等,為世界不同地區的護士同事提供交流意見的機會。
祝願所有學生們,以及計劃修讀護理課程的同學一切順利!希望將來我們有機會成為工作上的伙伴,一起為香港的醫療發展作出貢獻!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1年7月26日
我的一位中學師兄一向對醫院相當抗拒,他最近分享了第一次在港怡醫院的住院體驗,說醫院的大堂裝潢、病房環境、醫療服務水準以至餐飲質素,令他對醫院的看法有了新的感受。事實上,我也聽過不少初次到訪港怡的朋友有同樣感覺。
早前泰國因應疫情出現了一類新的醫療設施──由私家醫院與酒店合作的「Hospitel」(酒店式醫院),顧名思義就是結合Hospital(醫院)及Hotel(酒店),須按當地衛生部的準則將酒店房間改造為專業病房,專門接收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的新冠病毒患者作隔離及治理。這合作模式暨可讓主要醫院集中照顧重症患者,亦可為有需要病人提供更舒適的治療環境。
其實,「Hospitel」不是新鮮事,港怡的母公司IHH醫療保健集團轄下部份地區的醫院多年前已開始實踐這個營運概念,目的是我們把酒店級水平的環境及服務融入醫院的設計內。我們十分明白讓病人在放鬆心情下接受治療的重要性,所以無論是燈光、設計色調、裝置物料、傢俱,甚至大堂的氣味等,均盡量為病人提供舒適和溫馨的療養環境;我們亦聘用有酒店經驗的廚師及管理團隊主理餐飲部,廚師會與營養師一起設計營養餐單,給病人送上健康、色香味俱全的食物,這對病人來說也會帶來一點點的安慰。一般來說,醫院的食物質素往往被認為是較差,所以家屬通常會為病人自備食物,但在港怡醫院,我們反而常常見到病人家屬一起點餐,且甚滿意食物質素。
市民對醫療服務的期望愈來愈高,除了卓越的治療成效,他們亦希望有舒適的治療環境及個人化服務體驗。我們認為一間貼心的醫院不應只限於提供高質素的院內服務,還要顧及病人在院外及不同治療階段的全人服務需要,透過建立醫療網絡,醫護人員跟進病人出院後的情況,努力為他們提供無縫流暢的服務體驗。港怡醫院位於中環的醫健診所,地理位置方便,正能滿足病人這方面的需要。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1年7月5日
港怡醫院自四年多前開院以來,一直著力為病人提供可靠及優質的醫療服務,與病人建立互信關係。隨著服務不斷的發展,我們的目標已不限於提供高治療成效的醫療服務,更重要的是如何優化服務流程,增加與病人的互動,以達致更無縫、順暢的服務體驗。「數碼化」及「科技化」無疑是醫療服務的大趨勢,有助應對病人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和期望。
最近友人直說曾打算預約港怡的門診服務,但電話卻不容易接通。事實上,醫院前線同事每天平均需要處理數以千計的電話查詢,總是忙個不停接線。我們最近透過推行電話互動語音系統,可更快捷、準確地按來電者的需求分流電話,進一步提升病人體驗及加快工作流程。此外,系統亦有發布緊急訊息的功能,例如颱風及暴雨警告下的服務安排、疫情相關消息等;線路繁忙時,來電者亦會獲告知其輪候次序,方便管理時間。除了改善流程之外,我們更能客觀全面地分析來電數據,讓我們可就個別服務需求及人手安排等作出調整,以提升服務效能。
疫情加速了創新科技在醫療服務上的應用,我們亦透過醫院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式等數碼平台,令醫療服務更便捷、更靈活。舉例說,去年推出的港怡「智」健康手機應用程式,提供查閱健康紀錄、預約門診、預覽到診當日流程等服務,我們亦計劃於今年內新增更多功能。至於去年在疫情之下推出的遠程醫療服務,我們亦積極研究將服務伸延至更多專科,給予更多病人多一個選擇。
港怡正邁向第五個年頭,我們將會繼續借助科技及創新意念提升服務質素。長遠而言,我們希望能夠推出聊天機器人等智能服務,隨時隨地為病人提供合適的支援。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1年6月16日
在本月較早前的「世界家庭醫生日」,我回想起兒時一位我很信任、使我不再怕看病的家庭醫生。
小時候若有不適,我都會到當年位於現時中環「大館」的公營診所求診,通常都會由同一位外籍醫生治理。雖然他的廣東話說得不太流利,但他很細心聆聽我的需要和感受,而且對我的健康狀況和恐懼瞭如指掌,所以他很體貼地從不迫我打針,更會特別處方瑞士糖味的藥水和色彩繽紛的藥丸及維他命,為我這生病中的小孩帶來苦中一點甜。他同時是我整個家庭的醫生,他清楚知道我們每位成員的身體狀況和病歷,在我眼中他彷彿通曉所有疾病,能為我們一家提供最合適的治療。
直至我長大後攻讀醫科,我明白到這位醫生的醫術如此精湛,全因其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日常處理各種奇難雜症和大小毛病所得來。家庭醫學醫生著重與病人的溝通,並能夠和病人及其家屬建立長遠的互信關係,這對於治療及維護健康尤其重要。無論醫生的醫術再高明,如果沒有經過長時間的接觸和跟進問診,亦難以一時三刻察覺得到病人微細的健康變化;而家庭醫生與病人建立長期醫患關係,就能在這關鍵情況發揮到重要作用,使治療更有效果。
雖然在我接受專科培訓時沒有選修家庭醫學,但我一直相信這是其中一門最重要的醫學專科。家庭醫學醫生在基層醫療中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為病人求診時的首個接觸點,他們具備全面的知識和臨床經驗,協調各個專科之間的合作,更從病人的角度出發,了解病人的身心需要。近年政府亦大力推動基層醫療發展,而我在數年前加入港怡醫院後第一個増設的專科就是家庭醫學。我們的健康檢查中心也在去年擴展成現在的「健康檢查及家庭醫學診所」,提供優質的基層醫療服務,同時向病人推廣預防疾病知識,全面守護家庭健康。
昔日我不時到訪的診所,現已成為珍貴的法定歷史古蹟,需要我們的保護和愛惜;而家庭醫學的精神和理念,同樣值得我們繼續發揚。家庭醫學所帶來的好處實在不少,難以一一枚舉,如大家有興趣,不妨相約讓我充當導賞員,帶大家參觀古蹟,再暢談一番?🙂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1年5月31日
今年國際護士節的主題定為「未來醫療的願景 (A vision for future healthcare)」,在我而言,不論在過去、現在和未來,護士的角色同樣舉足輕重,肩負著促進人們健康和醫療發展的責任。回想起多年前我的一位護士同事亦為我帶來過深刻的正面影響。
在我初出茅廬為實習醫生的一段日子,同事常說笑稱我為「招財貓」,事關我的所到之處都定必「生意興隆」,但這對於公立醫院而言絕非好事,因為這意味著有很多病人需要入院接受治療。經過一整天馬不停蹄的工作和長時間處於精神繃緊的狀態,到晚上我已筋疲力盡。直到深夜時間,我終於可以靜靜地處理檯面的一大堆文件,那時我累得幾乎睡著了。當時值班的護士路經見到我,輕拍我把我喚醒,再親切地遞給了我一罐可樂。喝過可樂後,我精神為之一振,然後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剛才出現低血糖的症狀。那一小罐飲品,雖看似微不足道,但它正是當時我需要的身心安慰及支持!護士們彷彿天生就有那份細心和貼心,時刻都會留意到病人的需要。此後,我不時與那位護士一同吃宵夜,從中建立了珍貴的友誼(和增長了不少體重!)…...時至今日,那位護士前輩已經退休,而我仍然與她保持聯繫,互相問候和關心。
我在醫院工作的多年間,亦親眼目睹和面對過不同病人的狀況和各樣的身心需要,箇中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護士們如果心中欠缺「一團火」和無比的愛心,實在難以應付其工作,更莫論要有出色的表現,因為他們每日要面對的工作確實充滿挑戰性。正因我明白護士們的種種難處,每當我與他們出現意見分歧時,我總會提醒自己要再三思量他們的建議,因為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到護士為病人所提供的護理程序和質素。
今年的國際護士節,港怡醫院母公司 IHH Healthcare 的管理層聯同其旗下各地區主管一同透過短片向護士們致敬。正如我在短片中所表達的心聲「You’re our everyday heroes.」,感謝您們的無私奉獻和勇氣,讓病人身心得到適切的照顧,每天為他們帶來希望。
祝國際護士節快樂!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1年5月12日
常常聽到「不用急,最緊要快!」,雖然這句說話似乎不太合乎邏輯,但早前我的兒子溜冰時不慎跌倒,擔心造成手腕骨折時,這話正是我的心聲。縱然我知道他沒有即時的危險,但作為父親的我總希望有醫護能立刻給他診治。曾想過送他到公院的急症室,不過知道他的情況可能不是最緊急,輪候時間可能會較長,而當時最接近我們並設有急症服務的是港怡醫院,我便立即送他到醫院。急症室醫護同事們迅速地為兒子提供診治,幸好他沒有出現骨折,我亦放心下來。
目前香港的急症室服務主要由公立醫院提供,事實上只有少數私家醫院設有急症室。設立急症室必須符合特定的要求,有關醫院須24小時向急需救治的病人提供種類齊備的服務,包括病理服務、放射診斷服務、手術室服務、藥劑及配藥服務、深切治療服務、心臟科服務等。急症室亦必須有急症科專科醫生及護士當值,並須制訂處理重大事件及災難應變的政策及程序。此外,醫院須有足夠的診症、復蘇、急症治療、小型手術等的設施及設備,當中包括設立一個有適當設計的通風系統之範圍,用以處理懷疑或可能患有由空氣傳播的傳染病病人,確保為病人及職員提供一個安全的護理環境。換句話說,未必所有私家醫院在人手、設施及設備方面都能為病人提供急症室服務。
公立醫院的急症室設備先進、醫療水平高、醫護經驗豐富,在處理危急情況或嚴重創傷,無疑公立醫院應是最適當的選擇。但公立醫院急症室服務需求持續上升,如遇上季節性疾病高峰期時,更有大批市民湧至急症室求診,大大加重了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亦導致真正需要緊急服務的病人受到影響。
其實,本港的24小時私營急症服務已發展十多年,為市民提供高質素、高效率的急症室服務。以我們的24小時門診及急症室為例,由專業醫護團隊主理,配備全面的設施,包括急救室、負壓隔離室、觀察病房、X光服務以及發燒區,無論是常見疾病或是緊急的病人,均能獲得適時的治療。解決公立醫院急症室的負擔是一個複雜和長遠的問題,但對市民來說,如私院急症室能提供高水平的服務且收費合理,這最少是公營以外另一個優質的選擇。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1年4月29日
隨著新一批「復必泰」疫苗運抵香港,港怡醫院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已於4月5日恢復運作,為市民提供接種服務。我亦在過去的復活節期間在本院接種了第二劑疫苗,雖然中心上月按政府指示暫停運作,專業的同事們仍能十分有效率和熟練地處理眾多到中心接種的市民。事實上,我們早前亦收到一些接種者分享他們到本院接種中心的體驗及意見,他們均認為接種過程十分流暢,醫護人員在每個步驟都小心謹慎,貼心的安排讓他們感到安心。感謝一班充滿熱誠的同事們,盡心盡力為市民服務!
專家引述研究指第二劑疫苗出現的副作用比第一劑明顯,就讓我分享一下注射兩劑疫苗的親身體驗吧!新冠疫苗畢竟是新研發的疫苗,接種第一劑前始終會有點擔心,我又不能夠肯定接種後會否有過敏反應。因為我們用最幼細的針進行注射(加上本院護士Elaine的好手勢),接種時絲毫痛楚的感覺也沒有。我在接種後的兩天感到十分疲倦但並未有出現發燒症狀。我期待在復活節假期前接種第二劑疫苗,讓我可以在接種後趁著假期好好休息,可惜政府宣布暫停接種「復必泰」疫苗,當時我在想,我是否有可能需要接種第三劑呢?儘管我十分明白政府為謹慎起見才決定暫停接種,我完全體會到一般市民對有關安排的憂慮。接種第二劑疫苗後,我同樣感到相當疲倦並有頭痛症狀及有點腸胃不適,注射後皮膚亦出現紅腫,彷彿手臂上多了一隻迷你復活蛋!但整體感覺還是可以接受的。
隨着各國及地區展開疫苗接種,近日有多個外國政府表示會為已接種疫苗的市民提供「疫苗護照」。例如新加坡政府最近宣布在5月1日起啟用「疫苗護照」,旅客可利用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Travel Pass手機應用程式,預先登記病毒檢測報告,以便出入境。香港政府亦表示已與新加坡政府就旅遊氣泡安排重新展開討論,並會與其他具備較佳條件實行旅遊氣泡的國家探討有關安排。作為醫療機構,我們也希望在可能的情況下帶給市民多一點便利。待政府就相關計劃公布進一步詳情時,我們會研究能否與我們集團在新加坡及其他地區的姊妹醫院和診所,利用我們已建立的聯繫和合作,推出一些能配合有關計劃、便捷旅客出入境的服務。
雖然「疫苗護照」及各地區疫苗接種互認計劃仍在探討階段,但我相信只要大家都接種疫苗,各國的感染個案能持續下降,恢復出入境指日可待!您呢?決定打針未呀?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1年4月15日
全世界各行各業在這一年多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而站在抗疫路上最前線的醫療界別,無論是公營或私營醫療機構,其應變能力均備受考驗。危機管理對醫院而言並不是新鮮事,引發危機的原因往往與醫院的服務質素、醫療事故等有關,然而,今次爆發的全球公共衞生危機,大大增加了危機管理的複雜性。
港怡是本港一所比較新的醫院,這場疫症大大促進了醫院的成長,亦因為疫情不斷變化,我們與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家、醫生及相關部門等成立了COVID-19 Response Team,讓醫院可以為即將出現的情況及風險作預備,並迅速作出適當處理。儘管預設的應變計劃有多周詳,前線同事總有可能會遇上未能預料的狀況,這時,同事並沒有預定的流程可跟從,他們必須靠他們的應變能力作出最快速及恰當處理。這樣大大小小的情況,自疫情以來,在我們醫院出現了無數次,但慶幸的是,同事每次均展現高度專業、效率及智慧,穩守病人的安全,保持服務運作順暢。醫院的運作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大家看似簡單的服務安排、流程調動,背後都有著仔細的風險管理、周詳的考慮,以及多個部門和同事的努力和協調。
隨著確診個案陸續在不同場所包括醫院出現,我們要做好的不只預防措施,對內及對外的溝通工作亦越趨重要。實際情況有時更加複雜,不同的危機事件甚至會同時發生,那時我和團隊深深體會到何謂「屋漏兼逢連夜雨」。縱然如此, 我們一直能妥善處理各種突如其來的困難,全賴醫院一班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同事,他們除了是專業醫護,亦是優秀的「拆彈專家」,我由衷為他們感到驕傲!
適逢港怡醫院四歲生日,今年雖然未能與同事共聚一堂慶祝週年,但我連同一班管理層員工在醫院餐廳穿上圍裙,親手為同事們奉上午餐,以感謝他們一直努力守護病人、訪客和同事的健康。
這四年間,港怡發展了多項新服務,開設了不同的專科中心,去年亦推出自家的遠程醫療服務,及後更與科技平台及保險公司合作提供視像會診服務。疫症的出現提醒我們必須不斷進步和保持開放、靈活的思維,繼續利用科技、智能系統及創意,使病人在任何情況下也能得到適切的醫療服務。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1年3月24日
經歷一年多的抗疫戰,萬眾期待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為我們帶來新期盼。接種計劃於2月底展開,截至本周初,已經有超過九萬名市民接種第一劑疫苗,這是個很好的開始!
港怡醫院作為本港醫療界的一份子,我們在院內設立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為疫苗接種計劃盡一分力。接種中心的籌備工作已進入最後準備階段,我們計劃於本周進行運作預演,讓我們的同事熟習接種流程,以確保中心運作更暢順、更安全。中心將於3月16日起開始運作, 為市民接種「復必泰」疫苗。
同事們打趣說當中心預約服務開放時,我應立刻預約並爭取接種「港怡第一針」。事實上,我亦十分希望能率先接種,親身答謝同事們的努力,也為他們打打氣!為確保疫苗接種人士得到適切的照顧,駐場的醫護人員均已接受相關培訓,由接種前與接種者的溝通,查詢過敏紀錄,以至接種後監察接種者的身體情況,每個步驟都按照政府的指引。倘若接種者出現任何不適,接種中心的醫生和醫護人員會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幫助,如接種者出現緊急情況,我們急症室的急症科醫生也能作出即時的支援。
還記得在籌劃申請設立接種中心的時候,大家為著不同的難題煩惱(爭辯?🙂),例如應怎樣妥善分配人手呢?怎樣確保接種中心運作暢順的同時,不影響本院的病人及服務?感染控制措施應如何配合等等。最後,我們仍然能一起解決了所有問題,當中的關鍵不只是專業,還有是團隊間的互助和互信👍。這也是我為港怡團隊感到自豪的地方。在此特別感謝協助籌劃工作的部門,以及所有參與的醫生、護士及同事,即使他們本身工作已很忙碌,但仍積極參與為市民接種。有賴他們的全力支持,醫院才可順利設立接種中心!
鑑於新冠疫苗在本港才剛開始使用,不少市民甚至醫護人員或對疫苗有不同疑慮。我們早前向本院員工進行問卷調查,希望了解他們對疫苗的疑慮,而他們普遍關注疫苗的副作用、臨牀數據及有效程度,相信大眾或會有類似的擔憂。為此,我們希望透過短片為大家逐一解釋,稍後會在不同渠道分享有關短片。
疫苗接種是戰勝新冠病毒的關鍵,為了保護自己、家人,希望大家團結合力,儘早接種疫苗!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亷醫生
2021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