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Chinese only)
醫語怡情︰左心耳封堵術治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正疾病之一,患者的心房會出現急速及紊亂的顫動。研究數據顯示,現時本港約有1%人口患有心房顫動,而每人一生發生心房顫動的機率達25%。年紀越大,患病機會就越高。此外,高血壓、甲狀腺失調及心瓣疾病等,亦會增加患病機會。
心房顫動病人的心臟無法有規律地跳動,以致血液流動不順暢並形成血塊,如血塊隨血液流到腦部,便會引致缺血性中風,其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五倍。
治療方面,醫生一般會處方抗凝血藥物(俗稱薄血藥),以減慢血塊的形成,有助降低中風風險;不過,服用此藥物會增加出血的機會,一旦病人出血,則較難止血。對於治療心律不正,患者可接受射頻或冷凍消融術,但由於術後仍有中風風險,醫生會建議病人繼續服用薄血藥。然而,部分病人如腦部或其他器官容易出血等,則不適合服用薄血藥。
由於有90%導致病人腦血管堵塞的血塊都源自於左心耳,病人可考慮接受左心耳封堵術,以減低缺血性中風的風險,而術後亦無需終生服用薄血藥,為不適合服用薄血藥或不欲長期服藥的病人帶來另一個治療選擇。左心耳封堵術為微創手術,醫生會經股靜脈將導管置入心臟,由超聲波引導下透過心房間壁進行穿刺,再把封堵器植入左心耳,阻止血塊形成,術後可減低約70%中風機會。
曾有一名患有心房顫動、需長期服用薄血藥的七旬婆婆,因身體不適入院並發現其腦部出血。經評估後,醫生建議婆婆停藥,並接受左心耳堵塞術。手術順利進行,婆婆無需再服用薄血藥,既可避免再次出血,亦能減低中風風險。
一般而言,大部分病人都適合接受手術,惟曾置入金屬心瓣、患有二尖瓣狹窄等病人則未必適合。由於病人狀況各有不同,應與醫生商討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最近有研究團隊發布了關於左心耳堵塞術在本港的臨床成效#,追蹤2012年至2020年間逾870位曾接受心耳堵塞術及逾1,470位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結果發現,兩組病人出現缺血性中風的機率相若,但接受手術的病人,在術後6個月的出血風險減少30%,其死亡風險亦低50%。
#資料來源:Clinical Outcomes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Versus Switch of Direct Oral Antcoagulant in Atrial Fibrillation: A Territory‐Wid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Ng et al., 2023)
撰文:港怡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 吳基恩醫生
(The article was published on Sky Post on 29 December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