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ly detection of dementia

(Chinese only)

Neurology

醫語怡情︰及早識別認知障礙助控病情



當出現短期記憶減退,例如容易忘記近期發生的事,究竟是正常老化現象,抑或是認知障礙症的警號?認知障礙症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腦退化疾病,患者的腦細胞衰亡速度比正常老化過程快,會提早出現認知能力退化,失去自我照顧能力。

除了短期記憶缺損,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患者亦可能會出現行為或性格上的變化、計算能力變差,甚至會判斷力減弱,因而導致憂鬱、焦慮等情緒問題。因應患者的情況及病因,若患者的症狀加劇並影響多重範疇,一般會在5至10年內演變至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最常見的成因是阿茲海默症,佔整體病例約七成,患者大腦積聚的澱粉狀蛋白形成斑塊,加上神經纖維纏結,造成腦神經細胞損傷,因而引致認知能力下降。

傳統的阿茲海默症診斷方法包括臨床檢查、認知能力評估問卷、磁力共振掃描等,隨著醫療技術不斷發展,現時有較新的檢測科技,例如檢測血液內特定的生物標誌物以評估患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進行正電子掃描以了解澱粉狀蛋白的積聚情況,從而作出診斷。

由於其中一個引致神經細胞損傷的原因是澱粉狀蛋白積聚,一旦出現此情況,將不可逆轉,所以越早診斷、越早治療,便可減少神經系統的永久損傷。若能及早識別及治療輕度認知障礙,有助減慢病情演變的速度。最近有社企與醫院推動社區腦部健康教育及篩查活動,相信可增加大眾對有關疾病的了解,讓他們明白及早檢查的重要性。

目前暫未有根治阿茲海默症的方法,傳統的藥物以緩解症狀為主,對於輕度認知障礙或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現時可採用新的抗澱粉狀蛋白單株抗體藥物,能清除患者大腦中異常積聚的澱粉狀蛋白,有助減慢病情進展及認知功能退化。

雖然認知障礙症大多發生於長者,但亦有較年輕的個案。最近有位40多歲病人求診,其發覺自己記憶力變差,並出現腦霧的新冠後遺症,接受初步評估後發現認知能力較差,進一步檢查後確診認知障礙症,現正接受治療。 

正所謂「病向淺中醫」,如能及早識別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把握治療黃金期及早介入,可避免病症發展至不可逆轉的階段,有助控制患者病情,同時可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撰文:楊思偉醫生 港怡醫院腦神經科顧問醫生

(The article was published on Sky Post on 12 April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