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中医药调养

中医


手术治疗是现代医学诊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能清除病灶、修复损伤、改善机体的功能和形态。从中医角度,如患者因不同病证而需要手术治疗,显示他的身体本身已有正气虚弱、五脏失调、气血不通,故邪气留滞引致病灶。有些患者在手术后,身体会感到不同程度的不适﹔而正气虚弱的患者,手术后康复亦较缓慢。通过中医师的望、闻、问、切,即「四诊」,综合分析及给予合适的中医药调养,希望提高患者手术后的康复。

 

常见疑问:

 

(一)    手术后有什么常见症状?

常见局部症状:疼痛(如伤口、疤痕引起的疼痛)、胃肠不适(如食欲不振、腹部满闷疼痛、恶心欲吐、便秘等)、小便困难、淋巴水肿、肢体活动不利等

全身虚弱的表现:疲倦、体力不足、抵抗力下降、记忆力下降、脸色苍白、手脚冰冷、心跳不规则、动则易喘、胸口常有闷塞感、讲话有气无力、容易感冒、头痛、失眠、情绪低落等

 

()    手术后以中药调养有什么作用?

中医师会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舌脉),分析受影响的脏腑病位、气血状态及正气的强弱,继而作出诊断,并处方中药。透过改善患者体质、调整气血、疏理经络,能减轻症状,提高手术后生活质素。中医师非常重视调补脾胃,以改善患者的消化及吸收功能,加快康复。

例子:

  • 手术后出现肠黏连腹痛,中医师认为多因经络不和、气滞血瘀而成,治以温通腹部经络,活血化瘀。
  • 手术后出现失眠,中医师认为多因气血受损、心脾不足而成,治以补养心脾,养心安神。
  • 手术后出现不够气、咳嗽,中医师认为多为肺气不足,则予以补肺益气。

 

()     手术后的针灸治疗有什么作用?

针灸,是以针刺在人体的穴位上,以平衡脏腑、疏通经络及调理气血;对局部及全身症状都有良好效果。针灸对骨科手术的康复作用尤为显著,除了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更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或振奋痿弱的肌肉,并增进关节的活动度。治疗时中医师会按手术后不同阶段进行针灸治疗,促进肢体关节功能,加快患者作主动复健的能力。

 

()     从中医角度,有哪些因素影响康复?

患者的年龄、体质状况、手术大小,以及调护是否妥当都影响患者康复。年轻、体格较强、进行小/微创手术者,手术预后较好。年老体虚、手术过程失血或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透过中药及针灸治疗,可加快康复。

 

()    手术后多久可使用中药或进行针灸?

一般在手术后3天,或并发症已处理好后,可以使用中药和针灸治疗。素有慢性病,如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或服用多种药物等人士,服用中药必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服用中药。对一些不适合服用中药的人士,可采用针灸治疗。

 

()    不适合中药或针灸治疗的情况?

  • 手术后出现并发症者。
  • 骨折、严重皮肤破损者。

 

()    中药、针灸的疗程是怎样的?

疗程因人而异,需考虑手术大小、体质状况、症状轻重,调理一个月至半年不等。详情请咨询中医师。

 

()    与西医疗法同时进行有没有风险?

请向中医师报告所有既往病史及服药情况以作评估,一般可以与西医疗程同时进行。建议中西药间隔1-2小时后才服用。

 

 

以上资料谨供参考,如有疑问, 请咨询阁下的注册中医师。

Loading...
发生错误。
Thank you for your in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