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健怡情︰中医助防治老人病

中医


随着年纪渐长,身体机能逐渐倒退,老年人不时出现各种不适,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在中医角度来看,长者因阴阳失调导致的各种不适,可统称为「老人病」。通过中医药调理体质,可缓解病徵,提升生活质素。

老人病的种类繁多,结合现代医学及传统中医对老年疾病的认识,可分为非器质性病变及器质性病变两大类。长者的脏腑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当人体的气、血和津液功能衰落,会引致脏腑功能失调,继而出现各种老人病的症状。


非器质性病变为非器官发生病理性改变而引起的病徵,典型症状包括失眠、情绪不稳定、消化不良、排便困难、头晕、疲倦及耳鸣等。至於器质性病变,是指身体某个器官或组织出现病变,常见例子涵盖现代医学所说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及癌症等,配合中医治疗可缓解或消除病徵。

例如曾有年逾八旬的妇人由孙女陪同求诊,未有「三高」及器质性病变,但长期心慌心悸、尿道反覆感染、痔疮出血严重和脱肛,需不断进出医院多个专科接受治疗,惟病情反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患者服用处方中药,并结合进行提肛运动,锻炼相关肌肉;数月後覆诊时,患者未再出现尿道感染及严重痔疮出血,心慌心悸消失,整体状态及生活质素均得以提升。

针对器质性病变方面,尽管中医未能完全根治该些疾病,但通过中西医互相配合,善用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可提升治疗成效。曾有一名六旬男患者,因患有糖尿病引致严重肾功能衰退,肾功能已近「洗肾」透析治疗状态。在患者服用中药的同时,中医师嘱其调节生活作息及减重,患者亦积极配合,坚持治疗约半年後,其肾小球滤过率由中医介入前的23提升至30,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中医治疗疾病强调「治未病」,以达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後防复」。倡导「天、地、人」三因制宜的个体性治疗方法,从时间、地域及身体三方面进行调节,运用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等多种手段治疗,因应患者个别情况,制订适切的预防及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少人可能会关注,既然那麽可否服用中药,达至抗衰老呢?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是「气」的运行过程,称为「天寿」,西医认为人的「天寿」与「基因」相关,当年老时你会发现自己多了怕热或怕冷、胃口差、腹胀浮肿、口苦口乾、痰上颈、头晕目眩,大便不畅、身体困乏、心情负面、失眠、周身骨痛,等等这些年轻时不会出现的困扰。实际上,这是你身体内环境的「气」出现了「阴阳失衡」,中医可以通过中药调节人体「气」的运作,达致阴阳平衡,让「基因」在正常「气」的土壤环境中生长,以後天的「中医药」调理先天的「基因」,让人更加接近自然健康的寿命。

总括而言,按照中医观念,市民平日可透过改善生活规律、调节情绪及控制饮食等,建立良好的内环境及维持阴阳平衡养生保健。


撰文: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高级中医顾问、港怡医院注册中医师石军医师

(文章刊登于 2024 年 5 月 17 日《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