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健怡情︰中医头皮针刺治疗小儿自闭症

中医


民间谚语有云:「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精气神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小朋友出现言语迟缓、神情呆滞及惊恐难眠等,可能与小儿自闭症有关。从中医角度来说,自闭症源于「神」的表现出现障碍,透过头皮针刺疗法刺激脑部特定的组织,有助「激活」相应功能,从而改善病情,若把握治疗黄金期,疗效更为显著。

中医古代文献并无记载自闭症的病名,综观古代医家的不同描述,小儿自闭症可被归纳为「童昏」、「语迟」、「无慧」及「目无情」等范畴,中医认为成因与心、肝、肾三脏有密切关系,而病位则在脑部。

小儿自闭症分为原发性和退行性两种,其中以原发性较常见,一般早于婴儿期四至五个月大已可被察觉,主要表征包括眼神接触较弱、面部表情冷漠,以及不喜欢被抱起;至于退行性自闭症,通常于一岁半后会逐渐被发现,病童原本的语言和互动能力等,会随着时间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小儿自闭症的常见证型包括心脾两虚、肝肾亏损、心神不安及肝阳上亢。言语迟缓和神情淡漠为共同的症状,心脾两虚者见发稀萎黄、肌肉松弛及咀嚼无力;肝肾亏损者筋骨萎弱、发育迟缓;心神不安者易惊恐、眼神飘忽及较难入睡;肝阳上亢者则冲动易怒、情绪易失控,伴随多动及专注力弱等。

中医治疗小儿自闭症以头皮针为主,并可配合中药治疗,两种疗法配合可谓相得益彰。由于自闭症患者脑部的神经功能出现障碍,导致社交、言语沟通和认知方面缺陷及不足。以头皮针刺激头皮上的特定部位,例如认知思维区域的投射部位,可提升该区域的功能,同时能平衡经络系统,调整脏腑功能,使气血运行旺盛,脑络得养,以达至治疗目的。

一般而言,每个头皮针疗程需要约30次的针刺治疗。医师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随症配穴,对于肝肾亏损的儿童,可刺激肝俞、太溪及三阴交穴位;至于心神不安者,则要配心俞、神门和内关穴位。针对肌肉无力者,需要针刺臂臑、手三里、合谷、伏兔、足三里和承筋等穴位,使肌力增强。

如小儿不抗拒服用中药,可配合中药治疗, 很多时候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效果会更好。如肌肉松弛乏力者可用人参、黄芪、白术及山药;性情急躁易怒者可用天麻、钩藤、石决明;难以入睡者可用酸枣仁、百合和夜交籐等。


有些病童的父母或会担心头皮针会伤及脑部,事实上,头皮针只会刺在头皮下两毫米之处,而脑部亦有头骨保护,因此家长无需过于担心。此外,中医师为小童针灸时,通常会采用较幼细的针、较轻的手法,初时落针数目会较少,继而循序渐进开展疗程,其间与患童建立互信关系亦非常重要。

大部分儿童在针刺治疗期间都能保持冷静,可顺利完成疗程,若小童抗拒挣扎,医师会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作出相应调整。

近月有家长带同年约两岁半、合并有发展迟缓的儿子求诊,男童在18个月大时会说「爸」、「妈」,但之后一直没进步,而他平时喜欢独处和俯卧,睡眠质素差,有重复性的行为, 肌肉松弛乏力,形体瘦小,头发稀少, 容易感冒。男童经过两个月每星期两次的治疗,包括头皮针和体针,并配合中药增强体质。现男童不但明显长高,其头发亦变得浓密,肢体肌力及协调性增强,可跑跳,并可跟随音乐哼歌, 同时体质亦有增强,感冒次数较前明显减少。父母看到儿子不断进步,感到欢欣鼓舞。

至于家长在照顾自闭症儿童方面则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以冷静、正面和积极的态度,与子女同行成长路。把握治疗的黄金时机,以便及早改善孩子的病况。


撰文: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讲师、港怡医院注册中医师尤传香博士

(文章刊登于 2024 年 8 月 9 日《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