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健怡情︰中医辨证治疗肌纤维痛

中医


身体出现慢性痛症,往往对病人身心造成困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如全身肌肉骨骼系统出现多处或广泛性疼痛症状,且持续3个月以上,或可能患上肌纤维痛综合症。一般而言,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七倍,高发年龄介乎20至55岁。此疾病的患者占全球总人口2%至10%,但首诊误诊率却高达87%,因此不容忽视。

肌纤维痛综合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关节性风湿病,曾有研究指出这是一个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的问题,亦有文献指心理创伤、压力或与此病症有关,但目前仍未能确定其因果关系。遗传是主要的高风险因素,其他因素包括肥胖、压力、创伤及女性激素紊乱等。临床表现为全身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特殊部位压痛点,并伴有疲劳、焦虑、睡眠障碍、头痛、肠易激综合症、关节肿胀和麻木感等,中医学从其病征归类此病症为「痹症」。

目前医学界对肌纤维痛的认知不高,患者往往花上两年以上时间、平均向3.7名中医师或西医求医才被确诊。部分患者出现痛楚,但无法从身体检查取得明确疾病的客观证据支持,常会被误以为是无病呻吟;患者有时会伴随其他病征,例如消化道疾病、抑郁症、类风湿关节炎或骨关节炎等,继而被转介至其他专科跟进。

此病有十九个特定痛点,涵盖颞颌关节、肩部、上臂、前臂、髋臂、大腿、小腿、颈项、胸部、腹部、上背和下背。痛感包括胀痛、刺痛或痛处游走不定。如患者同时出现其中七个痛点,在没有其他临床原因的情况下持续出现广泛性的疼痛至少三个月,即可诊断为肌纤维痛。

在中医角度,疾病的外因是风寒湿热乘虚内侵,内因是营卫不和、阴阳失调。肌纤维痛的常见临床病症类型有八种,例如风寒阻络、湿热痹阻、肝郁脾虚及气血亏虚。中医师会针对不同症型为患者辨病治疗,围绕通督调神、协调脏腑及调和营卫、蠲痹止痛。


以风寒阻络为例,患者全身多处肌肉触压痛较为剧烈,且痛感游走不定;遇寒会加重,遇热会减轻,夜晚较明显,同时有关节屈伸不利、晨僵等。疗法依循祛风散寒和通络止痛,可在多个穴位进行针灸,包括风池、颈百劳、秉风、风门和风市等。中药治疗亦对缓解病情有帮助,可因应病人情况处方合适的中药和剂量,例如羌活、柴胡、独活、防风、黄芪和姜黄等;如有需要,可配合轻手法推拿。

部分患者可透过中医治疗根治,一般而言,多数病人可缓解病情至恢复正常生活。一位多年前曾经历创伤事件的患者,求医历时十年才获确诊;当时其病情较重,轻轻触碰皮肤已感痛楚难耐,因伴发症状同时在五、六个专科看诊。经过中医治疗一年半后,其已能生活自理,并可重投社会开始半职工作,重拾生活的信心。


撰文: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高级讲师、港怡医院注册中医师吴俊梅博士

(文章刊登于 2023 年 7 月 21 日《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