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生蛇)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是一种疱疹病毒,可引起两种主要疾病:水痘和带状疱疹(生蛇)。
水痘是香港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在原发性水痘感染期间,VZV会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再迁移到脊髓神经节,并在其中潜伏。带状疱疹病毒可在任何年龄阶段再度活化,但在50岁以后或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当中较为常见。
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
典型带状疱疹的表征为带痛楚的水泡。水泡一般会在一个神经带(为一条感觉神经线覆盖的范围,或被称为皮节的区域)出现,通常只影响身体中线两旁其中一侧。患者在水泡出现前的48至72小时有机会会在将出现水泡的神经带感到刺痛或灼热。免疫系统较弱的病人,有可能会有较为严重的带状疱疹,并影响超过一个神经带。
这些水泡通常会在七至十日后变干和结痂。部份病人在水泡消失后,可能仍然会出现长时间的疼痛。这种情况被称为带状疱疹后的神经痛,可持续数周甚至数个月。
涉及三叉神经的眼部分支的带状疱疹(眼部带状疱疹)可导致角膜和葡萄膜发炎(角膜炎和葡萄膜炎)。VZV还可引致急性视网膜坏死,从而导致视力下降,需要尽快接受抗病毒治疗。
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
带状疱疹病变的紧急治疗包括疼痛处理、局部治疗和特定的抗病毒药物。
1. 抗病毒药物
一般而言,抗病毒药物应在水泡出现的72小时内开始使用。VZV的抗病毒药物能减少病毒扩散以及出疹的持续时间。药物还可以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阿昔洛韦(Acyclovir)、伐昔洛韦(Valacyclovir)和泛昔洛韦(Famciclovir)是一线药物。治疗会持续七至十日或直到伤口结痂为止。
抗带状疱疹病毒的建议药物剂量如下:
迹象 | Acyclovir | Valacyclovir | Famciclovir |
局部带状疱疹 | 800毫克,一日五次(口服) | 1克,一日三次(口服) | 500毫克,一日三次(口服) |
肾功能差的病人需要服用较低剂量的抗病毒药。
散播性带状疱疹患者需要静脉抗病毒治疗。
2. 传播
直接接触水泡中的液体,能将VZV传播给从未感染过水痘或从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
防止将VZV传播给他人的方法 |
1. 遮盖出现在外露部位的水泡,例如面部和四肢。 2. 尝试保持水泡完好无损,避免抓刮水泡。 3. 勤洗手。 4. 避免接触以下人士: - 孕妇 - 婴幼儿 -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例如正接受化疗、器官移植的人 |
预防
接种疫苗能减少带状疱疹的风险,并减少一旦生蛇出现并发症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的可能性。 香港现时有提供带状疱疹疫苗。 您可咨询您的医生以了解更多详细资讯。
参考资料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shingles/index.html -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of United Kingdom.
https://www.nhs.uk/conditions/shing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