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语怡情︰炎夏慎防热衰竭中暑
暑假期间,不少人都会趁机进行户外活动,然而,随着全球暖化加剧,近年香港的天气愈来愈炎热,酷热天气下活动潜藏中暑危机。每逢夏天,不时有行山或户外工作等人士因热衰竭或中暑被送院治理,严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当出现相关征状,若及时急救处理,可减低致命风险。
人体有体温调节机制,当脑部感应到体温太高时,自主神经系统会发出讯号,指令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和汗腺分泌增加,从而散热。若处于高温、高湿度、封闭的环境,身体难以散热,会容易导致热衰竭或中暑。
热衰竭是中暑的先兆,患者会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苍白、头晕、恶心及肌肉抽筋等,体温高达摄氏38至40度。患者应尽快补充水份和电解质,避免情况恶化。
如未有适当处理热衰竭症状,则可能会导致中暑。患者的体温通常超过摄氏40度,汗水难以蒸发,并会出现肌肉痉挛、头晕、昏厥、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征状。严重者会出现脱水情况,可能会损害肾脏等器官功能、引发心脏衰竭,或可致命。婴儿及小童、长者、孕妇、长期病患者、过胖人士、户外工作者,或喝过量酒精,都会增加中暑风险。
当同行人士出现热衰竭或中暑征状时,应保持冷静。可先将患者带到阴凉处,在腋下或颈部放置冰袋或冷毛巾,并用浸过冷水的湿毛巾抹身,为其降温。酒精湿纸巾虽带来凉感,但酒精会令毛孔收缩,阻碍散热。如患者神志不清,应让其侧卧,避免口腔分泌物流入口鼻阻塞气道,并立即送其往急症室。
一般而言,急症室医生会安排抽血、影像检查等,以评估电解质水平及器官受损程度,并会使用冰毡、透过静脉注射冷盐水,为患者降体温。若患者有抽搐情况,使用肌肉松弛剂可减少肌肉发抖发热。如患者送抵急症室时已失去意识,则需进行急救。
炎炎夏日到户外活动,建议穿着通爽衣物、补充足够水份,因应身体状况,量力而为,以防中暑。
撰文: 港怡医院急症科顾问医生 陈建凌医生
(文章刊登于 2023 年 8 月 11 日《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