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防治癌痛

中医


背景

癌痛包括有与肿瘤直接相关的癌痛及诊疗导致的癌痛,转移性和晚期癌症患者的癌痛更较为严重。主要成因是恶性肿瘤直接压迫和侵润周围组织、肿瘤转移侵蚀远处组织、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因穿刺和⼿术创伤,以及化疗放疗和药物毒性等等。

 

癌痛分类

  • 原发性癌痛﹔
  • 转移性癌痛(骨转移、脑部转移、腹膜转移)﹔
  • 治疗相关性癌痛(外周神经病变、术后疼痛、幻肢痛、肌肉骨关节痛、口腔溃疡)

 

中医渊源

古代文献记载了各种癌痛的临床表现。如《素问•玉机真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甚似晚期癌症疼痛发作。《千金要方》有类似食道癌疼痛描述:「食噎者,食无多少,惟胸中苦塞,常痛不得喘息。」清唐容川《血证论》中描述直肠癌疼痛:「脏毒者,肛门肿硬,疼痛流血,与痔漏相似。」《灵枢•厥病》记载:「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似为癌转移头痛。清《外科证治全书》提及:「又有贴骨瘤,贴骨而生,极疼痛。」二者所提骨瘤,与癌转移骨瘤特征相近。

 

病因病机

现今瘤癌高发,初因不外禀赋缺欠,正气亏损,或年老衰变。若又久居水土染毒之地,终日呼吸尘雾毒霾。或长年饮食不洁不净,诸如人工添加,合成佐剂,逾期霉变,反复煎炸;或细菌病毒常年作祟;或医砭失当,药毒稽留。再遇七情内乱,体耗神伤,诸因杂陈,致秉质异变,则酿成癌毒。癌毒者,阴毒也,隐匿横生,恣意作乱之毒是也。

 

故癌痛病机,乃阴毒作祟,致气滞,致湿聚,致痰凝,致血瘀。癌毒初犯,不红﹑不热﹑不痛﹑不肿,难被觉察。一俟侵入六腑五脏,则滞缓水湿通调,阻遏经脉运行,疼痛渐起。后期癌毒恣生散播,喋噬津液营血,侵蚀脏腑百骸,传导失度,生化失源,癌痛日甚。或化疗放疗,药毒稽扰,伤气耗阴,筋骨失荣而痛。

 

因此癌痛主要有︰气滞痰凝,痰瘀互结,气阴耗损,阴毒扩侵四种证型。

 

针灸治疗

  • 癌痛者,或因瘤邪作祟,或因药毒稽伐,或因刀剪创伤而起。致使脏腑功能衰竭,百骸濡养失源,经脉运行受阻而作痛。
  • 故化瘀散结、宣通气血、鼓舞正气,为针灸治以癌痛为首要。
  • 大量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证实,针刺是缓解各种癌痛的有效手段。
  • 除传统针刺外,也有大量临床试验显示,耳穴贴压可加强止痛作用
  • 治疗要则:散结消积,通阻活络,调和气血
  • 选穴原则:
    • 根据癌痛辨证分型选穴
    • 再根据癌痛性质选穴
    • 另加耳穴贴压,常用共同耳穴包括交感,神门,皮质下,三焦和内分泌等。

 

癌痛辨证分型选穴

分型穴位

名称

功效

气滞痰凝

太冲,太渊,鸠尾,中脘,丰隆

顺气通滞,化痰消聚

痰瘀互结

廉泉,中脘,丰隆,血海,膈俞

祛痰消积,散瘀通阻

气阴耗损

气海,膏肓,脾俞,三阴交,复溜

益气养阴,化积消症

阴毒扩侵

大椎,曲池,合谷,阳陵泉,悬钟

抑毒消瘤,通络软坚

 

癌痛防治策略

针灸对减轻各种癌痛疗效确切,对其它癌症症状及药物副作用也有良好治疗作用,如失眠,疲劳,焦虑,抑郁,潮热,化疗放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口干和白细胞减少等。针灸可作为重要辅助手段加强止痛作用,同时预防和缓解其它症状。


另外,针刺对癌症相关精神症状亦有效果,包括情绪低落和抑郁、焦虑和烦躁、失眠及认知功能减退等。

 

以上资料谨供参考,如有疑问, 请咨询阁下的注册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