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防治癌痛

中醫


背景

癌痛包括有與腫瘤直接相關的癌痛及診療導致的癌痛,轉移性和晚期癌症患者的癌痛更較為嚴重。主要成因是惡性腫瘤直接壓迫和侵潤周圍組織、腫瘤轉移侵蝕遠處組織、診斷和治療過程中因穿刺和⼿術創傷,以及化療放療和藥物毒性等等。

 

癌痛分類

  • 原發性癌痛﹔
  • 轉移性癌痛(骨轉移、腦部轉移、腹膜轉移)﹔
  • 治療相關性癌痛(外周神經病變、術後疼痛、幻肢痛、肌肉骨關節痛、口腔潰瘍)

 

中醫淵源

古代文獻記載了各種癌痛的臨床表現。如《素問•玉機真髒論》:「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甚似晚期癌症疼痛發作。《千金要方》有類似食道癌疼痛描述:「食噎者,食無多少,惟胸中苦塞,常痛不得喘息。」清唐容川《血證論》中描述直腸癌疼痛:「髒毒者,肛門腫硬,疼痛流血,與痔漏相似。」《靈樞•厥病》記載:「真頭痛,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似為癌轉移頭痛。清《外科證治全書》提及:「又有貼骨瘤,貼骨而生,極疼痛。」二者所提骨瘤,與癌轉移骨瘤特徵相近。

 

病因病機

現今瘤癌高發,初因不外稟賦缺欠,正氣虧損,或年老衰變。若又久居水土染毒之地,終日呼吸塵霧毒霾。或長年飲食不潔不淨,諸如人工添加,合成佐劑,逾期黴變,反復煎炸;或細菌病毒常年作祟;或醫砭失當,藥毒稽留。再遇七情內亂,體耗神傷,諸因雜陳,致秉質異變,則釀成癌毒。癌毒者,陰毒也,隱匿橫生,恣意作亂之毒是也。

 

故癌痛病機,乃陰毒作祟,致氣滯,致濕聚,致痰凝,致血瘀。癌毒初犯,不紅﹑不熱﹑不痛﹑不腫,難被覺察。一俟侵入六腑五臟,則滯緩水濕通調,阻遏經脈運行,疼痛漸起。後期癌毒恣生散播,喋噬津液營血,侵蝕臟腑百骸,傳導失度,生化失源,癌痛日甚。或化療放療,藥毒稽擾,傷氣耗陰,筋骨失榮而痛。

 

因此癌痛主要有︰氣滯痰凝,痰瘀互結,氣陰耗損,陰毒擴侵四種證型。

 

針灸治療

  • 癌痛者,或因瘤邪作祟,或因藥毒稽伐,或因刀剪創傷而起。致使臟腑功能衰竭,百骸濡養失源,經脈運行受阻而作痛。
  • 故化瘀散結、宣通氣血、鼓舞正氣,為針灸治以癌痛為首要。
  • 大量臨床試驗和薈萃分析證實,針刺是緩解各種癌痛的有效手段。
  • 除傳統針刺外,也有大量臨床試驗顯示,耳穴貼壓可加強止痛作用
  • 治療要則:散結消積,通阻活絡,調和氣血
  • 選穴原則:
    • 根據癌痛辨證分型選穴
    • 再根據癌痛性質選穴
    • 另加耳穴貼壓,常用共同耳穴包括交感,神門,皮質下,三焦和內分泌等。

 

癌痛辨證分型選穴

分型穴位

名稱

功效

氣滯痰凝

太沖,太淵,鳩尾,中脘,豐隆

順氣通滯,化痰消聚

痰瘀互結

廉泉,中脘,豐隆,血海,膈俞

祛痰消積,散瘀通阻

氣陰耗損

氣海,膏肓,脾俞,三陰交,複溜

益氣養陰,化積消癥

陰毒擴侵

大椎,曲池,合谷,陽陵泉,懸鐘

抑毒消瘤,通絡軟堅

 

癌痛防治策略

針灸對減輕各種癌痛療效確切,對其它癌症症狀及藥物副作用也有良好治療作用,如失眠,疲勞,焦慮,抑鬱,潮熱,化療放療所引起的噁心嘔吐,口幹和白細胞減少等。針灸可作為重要輔助手段加強止痛作用,同時預防和緩解其它症狀。

 

另外,針刺對癌症相關精神症狀亦有效果,包括情緒低落和抑鬱、焦慮和煩躁、失眠及認知功能減退等。

 

以上資料謹供參考,如有疑問, 請諮詢閣下的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