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怡情︰中醫調理體質 改善失眠

中醫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難免要面對學業、工作及經濟等壓力,不少都市人都經歷過睡眠障礙問題。如持續三個月或以上,每周至少三次出現入睡或維持睡眠困難,並影響日常生活,就可診斷為失眠,中醫稱為「不寐」。現時市民健康意識提升,即使出現相關症狀未達三個月,也會前來求診及調理身體,以改善睡眠質素。

失眠是常見的都市病,其成因多元,通常與年齡、飲食、情緒、生活習慣及慢性疾病有關。以年齡為例,當年紀越大,夜間睡眠時間會隨之減少,睡眠質素亦見降低;不同年齡層亦會因不同生活經歷及身心的改變而影響睡眠質素。據筆者臨床觀察所見,失眠求診的患者當中,更年期婦女佔較大比例,亦見20多歲的學生因學業壓力難以安睡,產生焦慮和抑鬱等情緒而求診。

在中醫角度,失眠大致歸納為五種證型,較常見為心腎不交及心脾兩虛,其他證型包括肝火擾心、痰熱擾心和心膽氣虛。心腎不交患者症見心煩及心悸,並伴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潮熱盜汗和月經不調等,常見於更年期女士。至於心脾兩虛患者通常會出現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且伴隨頭暈目眩、四肢倦怠和腹脹便溏等症狀,多見於接受大型手術後的患者或產後婦女。另外,肝火擾心者較易出現急躁易怒等症狀;痰熱擾心者則會出現心煩及胸悶脘痞等症狀;心膽氣虛者則會出現觸事易驚、膽怯心悸等症狀。


中醫師會根據不同證型辨證論治,針對心腎不交的患者,需要滋陰降火及交通心腎,一般會處方地黃、山茱萸、山藥、黃連與麥冬等藥材。至於心脾兩虛的患者,一般會處方補益心脾及養血安神的藥材,例如龍眼肉、北芪、太子參、酸棗仁和當歸等。

內服中藥配合針刺治療,可發揮協同效應,進一步提升療效。主要針刺寧心安神的穴位,包括頭頂的四神聰、手腕的神門及內踝尖附近的三陰交;中醫師亦會隨證加減用穴,如患者屬肝陽上亢,會加太衝穴等。醫師亦會按需要加入耳穴療法,貼壓磁珠或王不留行籽,以刺激肝、脾、枕、神門、腎、心及皮質下等穴位。


曾有一位40多歲步入更年期的婦女受工作壓力及月經不調困擾,致每周兩至三天徹夜難眠,並出現情緒低落,情況持續數月。經過會診後,診斷為腎虛伴肝鬱體質,患者獲處方疏肝解鬱、滋養腎陰的中藥,並配以針刺治療。兩周後,患者表示睡眠問題已改善七至八成,情緒困擾亦見紓緩。

經常失眠的患者,容易出現情緒困擾,與患者會診時聆聽其心聲也是建立良好醫患關係的好時機。筆者偶爾會遇到樂於傾訴的患者,交談期間得悉更多失眠背後的原因,例如工時長影響睡眠或思慮太多致長期處於負面情緒當中。俗語說「解鈴還須繫鈴人」,醫師無法代替患者面對生活上的煩惱,但在患者求診時用心聆聽,為他們提供一個疏導鬱結的出口,亦是我力所能及並樂意做的事。

最後,在日常生活中,建議市民保持作息規律、多做運動、飲食清淡及放鬆心情,以維持身心健康從而獲得良好睡眠品質。


撰文: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講師、港怡醫院註冊中醫師梁頌然醫師

(文章刊登於 2024 年 3 月 15 日《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