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語怡情︰無聲無息的胸腺瘤

心胸肺外科


大家都知道淋巴系統在人體免疫功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胸腺是淋巴系統的主要器官之一,T淋巴細胞會隨血液循環到胸腺成熟。T細胞就如身體的巡警一樣,在身體各處巡邏,若發現細菌、病毒或癌細胞,會將之消滅。

胸腺位於人體胸骨後、靠著心臟,胸腺的功能在嬰兒及兒童時期較為活躍,隨着年齡增長會逐漸退化和萎縮,至成年後會變成脂肪組織。若胸腺不正常增生,有機會演變成胸腺瘤,甚至可能發展成惡性腫瘤。

雖然胸腺瘤在香港不常見,每年約100宗新症,但近年患者人數有所增加。胸腺瘤好發於40至60歲人士,發病率在亞洲高於西方,惟醫學界暫未確定病因。胸腺瘤的早期病徵輕微,患者未必會察覺,多數經身體檢查偶然發現。若胸腺瘤比較大,可能會刺激胸膜或壓迫氣管,導致胸痛、胸悶或呼吸困難等症狀。當腫瘤壓迫到上腔靜脈,以至血液回流不通,會出現臉腫、手腫,甚至食欲不振和體重下降等全身性症狀。

患者有時會出現胸腺瘤伴隨症,通常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如重症肌無力症、再生障礙性貧血和低丙種球蛋白血症等。如醫生懷疑病人患有胸腺瘤,會安排電腦斷層掃描以作診斷,若懷疑屬惡性胸腺瘤,病人需進一步接受正電子電腦掃描以確定有否出現擴散情況。

胸腺瘤不論屬良性還是惡性,都會出現惡性行為,例如侵蝕附近的組織、血管、氣管等。如病人確診胸腺瘤,醫生一般會建議直接以手術切除胸腺組織,並因應腫瘤細胞的分類及期數,安排術後化療及電療等輔助治療,以徹底清除腫瘤或癌細胞。

傳統的胸腺瘤切除手術,需鋸開胸骨取出腫瘤,創傷性較大。近十年香港普遍應用微創手術,現時更可採用機械臂輔助,有助提升手術精準度和安全性。醫生會在病人的胸腔劍突底下置入高清三維鏡頭,可清晰看見兩旁的胸腺組織及橫膈膜神經,同時在身體兩旁的切口上,置入靈活度高的機械臂進行手術,患者術後傷口小,併發症較少,復原速度更快。

曾有30多歲病人因眼皮下垂求醫,被診斷為重症肌無力症,其病情在幾個月內急劇惡化,服用俗稱「大力丸」的藥物(Pyridostigmine)、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後,病情仍未受控。病人接受電腦掃描檢查,發現其胸腺增生至正常大小及重量的十倍。病人其後接受微創手術切除胸腺,術後患者病情得以控制,可逐步減少藥物的種類及劑量,恢復正常生活。


撰文:薛高勇醫生 港怡醫院心胸肺外科名譽顧問醫生

(文章刊登於 2024 年 8 月 30 日《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