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語怡情:「通波仔」鈣障礙 衝擊波幫到手

心臟科, 心胸肺外科

通波仔

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或血管造形手術,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以往是在病人的大腿股動脈進行介入治療,隨着儀器及技術發展愈趨成熟,本港早已引入從手腕引入導管的橈動脈通波仔手術。


進行通波仔手術前,醫生會透過心臟電腦掃描,檢視患者的血管狀況,當中包括血管鈣化程度。如果血管出現嚴重鈣化,意味着傳統通波仔手術球囊未必能有效把血管打開,阻礙放置支架,令支架形態未如理想,長遠效果未必理想,亦會增加手術風險。


醫生會在手術期間透過血管超音波作更詳細評估,若發現血管嚴重鈣化(尤其若鈣化包圍超過270度),醫生必須透過其他途徑清除障礙。其中傳統常用方式包括冠狀動脈旋磨術,以高速轉動的鑽頭清除血管表層鈣化物,但未能有效處理深層鈣化斑塊。近年醫學界引入新技術,可透過衝擊波Shockwave Coronary 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IVL)放出局部能量震散鈣化斑塊,便能有效打開血管並植入支架。


筆者最近遇到一位沒有傳統高危因素的49歲女士,心臟電腦掃描顯示三條血管出現嚴重鈣化及收窄,鈣化指數超過三千。由於預計手術困難,傳統方法不能有效處理,所以建議安排衝擊波治療的新方法。心導管檢查顯示病者患有川畸症導致血管嚴重鈣化及收窄。這情況一般通波仔不能打開血管,冠狀動脈旋磨術亦不適用,過往需轉介心臟搭橋。筆者透過衝擊波先把血管打開,效果立竿見影,然後植入支架,手術順利完成,病人翌日出院。


衝擊波雖然能安全有效打開嚴重鈣化血管,但不可取代傳統方法,患者應按醫生建議而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撰文:謝德新醫生 港怡醫院心臟導管治療中心總監、心臟科名譽顧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