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語怡情︰腎臟交感神經消融術 治頑固性高血壓

心臟科


人體內的交感神經系統負責控制血壓,當交感神經系統受到刺激時,血管會收縮、心跳加快,身體同時會分泌更多腎上腺素,令血壓上升。一般而言,病人可透過藥物穩定血壓,但若病人服用至少三種降血壓藥物,仍未能有效控制血壓,這情況稱為「頑固性高血壓」。本港較新引入的腎臟交感神經消融術,為頑固性高血壓患者提供多一個治療選擇。

美國心臟協會近年收緊了高血壓的定義,將收縮壓(上壓)及舒張壓(下壓)的標準降至130/80 mmHg。本港約有三成的成年人患高血壓,當中一成屬頑固性高血壓患者;臨床觀察發現,高血壓有年輕化的趨勢,部分患者年僅20多歲。若沒有妥善治療及控制情況,可能會引致嚴重併發症,例如心臟衰竭、心律不正、冠心病、腦中風、腎衰竭,甚至視網膜病變等。

對於患有頑固性高血壓或者對藥物有不良反應的病人,現時可接受腎臟交感神經消融術以改善高血壓情況,因應病人的情況,術後有助減少血壓藥的服用種類及劑量。此手術可降低腎動脈交感神經的活躍程度,從而減少腎臟荷爾蒙的分泌,達到降低血壓水平的目標。手術以微創方式進行,醫生會將導管經病人的股動脈置入腎動脈,導管上的綱絲到達腎血管時,會發出射頻能量,以減弱交感神經的活躍度。病人的血壓水平一般於術後一周已見改善。病人應先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以商討最適切的治療方案。

曾經有一名50多歲的高血壓病人,同時服用4種血壓藥都未能控制病情,其24小時平均血壓高達145/85 mmHg,他其後獲建議接受腎臟交感神經消融術。病人術後的血壓下降至120/70 mmHg,其血壓藥的劑量亦有所減少,無需加藥或轉用會帶來較多副作用的第五、六線藥物,大大減輕病人接受治療的心理壓力,亦不用再擔心因長期高血壓引致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如發現患有高血壓,建議病人每天量度及記錄血壓水平,並依從醫生指示定時服藥。現時血壓藥種類繁多,醫生可因應病人狀況、療效和副作用等,調節適合病人的藥物組合及劑量。在日常生活中,少吃高鈉的食物,並多做帶氧運動和控制體重,均可預防患上高血壓。


撰文: 吳基恩醫生 港怡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

(文章刊登於 2024 年 6 月 21 日《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