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语怡情︰癌症治疗—医病更医人

临床肿瘤科



当「癌症」两个字出现在生命中,病人第一时间可能会感到恐惧与担忧,这个病能根治吗?自己能承受治疗的副作用吗?不少病人或会认为根治才是癌症治疗的最终目标,其实对于晚期肿瘤,更重要的是与癌共存,让病人在抗癌的同时,仍能维持生活质素。随著医学不断进步,针对不同病情和身体状况,现时有不同的治疗方案。作为医生,我们除了专注治疗疾病,更要全面照顾病人的不同需求。

「治病容易,治病人难」这句话,是笔者行医多年的心声。每位病人都有不同的身体状况、家庭和生活背景,以及心理需求。医生会因应病人的检查结果及病情,亦会考虑他们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以制订个人化的治疗方案。治疗的意义,远不止延长寿命,更要让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维持生活质素与尊严。

对于身体状况较佳的年轻患者,医生通常会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希望透过手术、电疗、化疗、标靶药物等,帮助他们杀灭癌细胞,以期达到彻底根治。有部分年轻患者曾表示,因担心复发不敢规划婚姻或生育的计划。然而,现今医疗成效已大大提升,以香港常见的鼻咽癌为例,治疗后康复并重拾正常生活的案例并不少见。

过往遇过不少癌症病人重获新生的例子。记得多年前,一名20多岁的女患者确诊妇科癌症,经过积极治疗后,她不仅回到日常生活,后来更建立了幸福家庭。另一位确诊时单身的男患者,康复后带同妻儿前来覆诊,分享重获健康的喜悦。

对于无法彻底根治的病情,或考虑到年长患者的身体状况,医生会与病人商讨与癌共存的策略。透过调整疗程频率以减少副作用,可协助患者控制病情,同时维持日常生活。虽然治疗未必能完全消除癌细胞,却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在最后时光实现心愿,如见证子女结婚或孙儿毕业等。

如果病人选择在私营医院接受治疗,经济因素也是重要考量。例如对于肩负养家责任的中年患者,医生也会考虑其经济能力,尽可能安排最划算而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减轻其财务压力。

有位康复超过三十年的老病友,每逢节日都会寄来贺卡,每次收到贺卡得知他依然安好,倍感欣慰。另外,病人离世后,其家属仍特地送来感谢信,都是温暖的回馈。

抗癌路上,医者与病人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今天,癌症不再是绝症,治疗的目标也不只是击退肿瘤,更在于陪伴病人走过这段旅程,感受生命的温度与希望。


撰文:傅惠霖医生 港怡医院临床肿瘤科名誉顾问医生

(文章刊登于 2025 年 8 月 15 日《TO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