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語怡情:勿因疫情延誤求醫

外科

求醫


疫情下,預防感染新冠病毒成為社會的首要任務,但我們卻不可忽視其他致命疾病。相對於新冠病毒1.7%的死亡率,大腸癌的五年相對存活率平均只是59.3%(第一期︰95.7%,第二期︰87.3%,第三期︰68.7%,第四期︰9.3%)。


如果患者因疫情減少到診所或醫院接受身體檢查,甚至有病徵也不求醫,便有機會錯過治療的黃金機會;第一期的疾病或會惡化至第三期或第四期,引發更大的健康危機。我在此分享一個臨床案例,如何利用混合療法為病人帶來轉機。


一位中年男士,早於去年十月開始偶爾肚痛,因疫情不願到醫院求醫,惟肚痛及腹脹持續,至本年一月初入院。電腦掃描報告顯示,他因腸癌導致急性腸閉塞,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即第四期腸癌。


團隊馬上替他進行微創手術,切除右邊大腸,但由於他出現多發性肝臟轉移,不適合進行肝臟腫瘤切除手術,須先作化療和標靶治療。其後,電腦掃描結果發現效果理想,腫瘤轉移的數目減少,可進行手術清除所有癌細胞,有機會根治。


第四期腸癌擴散至其他器官,以往是不治之症。隨着醫療技術的發展,患者接受一次性或分階段手術後,配合化療及標靶治療,有機會控制癌細胞擴散,然後可透過針對性的手術徹底清除癌細胞。當然,效果需視乎患者病徵、擴散情況及病人身體狀況等。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近兩成病人發現罹患大腸直腸癌時,已經是第四期,可謂病入膏肓。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只要病人體力還能支持,接受針對性的治療策略,即使是末期大腸直腸癌合併肝、肺轉移,平均仍有約二成病人可以完全治癒,大家千萬不要放棄。


撰文:梁力恆醫生 港怡醫院外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