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语怡情∶痛风治本须先控尿酸
不少人以为中老年人才会患上痛风性关节炎(痛风),其实,痛风与血液中的尿酸水平有关。若进食含有嘌呤的食物,身体会将嘌呤分解成尿酸,而部分人因其身体状况而未能有效排走尿酸。当体内的尿酸过多,尿酸结晶会积聚於关节内,引致发炎及疼痛。
痛风在香港并不罕见,根据政府数字,痛风发病率於过去十年持续上升,在2016年,约2.9%成年人患有痛风。痛风常见於40至60岁男性患者,有家族病史的人士有较高风险。酗酒(尤其啤酒),进食大量贝壳类海产丶红肉及动物内脏等,都会增加患病机会。另外,服用利尿丸等药物,会阻碍尿酸排出体外,引致尿酸过高;而肾功能不佳者,会难以透过尿液排走过量尿酸,引致痛风。
七成患者初次急性痛风发作,多发生於大拇趾,其馀部位则为脚背或脚跟,受影响的关节会出现剧痛丶红肿及发热。患者普遍在饮酒或进食大餐後病发,病徵通常持续2至3天。虽然病徵一般会在一丶两周内慢慢消退,然而,如没有适当处理,持续尿酸过高可引致慢性痛风,届时可能连膝盖及手指关节皆会出现症状。若尿酸结晶长期积聚在关节处,更会形成痛风石,严重者会使关节变形,影响活动能力。
医生会因应病人的病徵丶年纪等因素作诊断。一般而言,医生会为病人抽血检测尿酸水平,如病人出现非典型病徵,例如肿痛发生於多个关节,或在膝头丶手肘等较少会发作的部位,医生便会安排进一步检查,例如X光或磁力共振丶抽取关节液检验丶双能量电脑扫描等,以排除其他关节炎成因。
治疗方面,医生通常会先处方消炎止痛药及类固醇等,以纾缓急性痛症;至於慢性痛风,则会以药物控制尿酸水平,病人需每半年接受抽血以评估药物反应,再因应其发作情况,决定需否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
曾有一名20多岁,有家族病史的男士,因膝盖突然红肿剧痛而求诊,医生为其抽取关节液作检验後,发现关节出现尿酸结晶,病人获处方类固醇以治疗急性痛症,其後未有再发作。由於病人本身患有代谢病,加上血压及血糖水平亦较高,需透过饮食丶运动及药物以预防复发。
痛风与生活及饮食习惯息息相关,预防痛风可从生活着手,例如多喝水丶戒烟丶戒酒丶多运动,以及避免进食高嘌呤食物等。
撰文:港怡医院风湿病科顾问医生 杨韵姸医生
(文章刊登於 2023 年 12 月 1 日《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