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语怡情︰放射科 —— 介入放射治疗抗癌症

放射科


坊间普遍认为放射科医生的工作只是进行超声波及撰写影像检查报告。其实,除了放射诊断,放射科医生亦会执行介入放射治疗,透过影像导航为病人进行微创手术。介入放射治疗的应用范畴广泛,由良性病变(如血管畸形、子宫肌瘤、前列腺增生等)至恶性肿瘤也有显著功效。

介入放射治疗在癌症尤其可发挥其功用。微创手术范畴包括早期癌症的根治治疗、无法透过手术切除肿瘤的舒缓性治疗,以及作为术前或术后的辅助治疗。放射科医生需要定期和跨专科团队其他成员合作,包括肿瘤科、外科医生等,联合制订治疗方针,目标为每位病人制订个人化治疗方案,以提升治疗效果和确保安全。

以肝癌为例,视乎病人的癌症期数及状况,可利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技术以作治疗。其一方法是肿瘤消融术(RFA),透过微针体外穿刺,释放射频或微波热力将癌细胞消灭;另一方法是肝动脉栓塞化学疗法(TACE),放射科医生会在病人的手腕动脉或股动脉放置导管,配合数码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找出供应养份至肿瘤的血管,并注入化疗药物及栓塞物,从而令肿瘤缺氧和坏死;近年较新的方法是Y90微球体选择性体内放射治疗,此疗法与TACE的原理相同,放射科医生会与肿瘤科医生合作,为病人注射钇90(Y90)微球体,从而释放高强度的辐射以杀灭肿瘤。

曾有年届八旬的男性肝癌患者确诊肝癌时,发现其肿瘤已逾13厘米,可惜经团队评估后确认其不适宜接受外科切除手术。医生团队商议后,决定替病人进行「先缩后除」疗法。病人先接受TACE,再进行躯体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及免疫治疗,成功将肿瘤大幅缩小。最后,放射科医生为病人进行RFA,以消灭残留的癌细胞。经过近一年的治疗,患者的肿瘤完全消失,得以重拾正常生活。

介入治疗的伤口小,病人复原较快,副作用一般较少。随著介入治疗技术愈趋发展成熟,可为病人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撰文:港怡医院放射科顾问医生 刘泳恒医生

(文章刊登于 2023 年 11 月 3 日《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