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反流症在香港的流行性

肠胃肝脏科

与西方国家相比,胃食道反流症在亚洲区不甚流行。然而在过去十年间,此症数目在本港却持续攀升。Dr Tan 及其研究伙伴所进行的一项重要研究显示,由2002至2011年间,本港的胃食道反流症数目增加了六成,升幅十分惊人。胃食道反流症的症状包括胃酸倒流和胃灼热,可令患者十分不适和困扰。此外,此症亦与多种并发症相关,包括食道狭窄、溃疡、巴雷斯特食道症;而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可导致食道癌,但此情况尚属罕见。喉部不适、声音沙哑、持续咳嗽和胸肺感染等症状未必令患者联想到与胃食道反流症有关。

虽然与胃食道反流症相关的最严重并发症在香港不甚常见,但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质素均大受影响,以致工作表现较差,甚至经常请病假。要治疗胃食道反流症,必先有快而准的诊断,以便患者服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东亚地区盛行胃癌,香港位处此地亦须加倍留意。换言之,美国和欧洲所指服用胃食道反流药物而毋须进行内窥镜检查的做法,在香港不一定适用。胃镜检查可先同时发现胃食道反流所引致的并发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胃癌。在香港,胃食道反流症一般不会导致溃疡或侵蚀,因此毋须反复进行内窥镜以「监察」疾病的进展或治疗效果。

 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是胃食道反流症的治疗基础,而且十分有效。然而,多至30%的患者在接受传统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后仍出现症状。治疗失效的原因很多,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剂量不恰当、不遵从医嘱或诊断错误。Dr Tan及其研究伙伴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调查在一个国际性研讨会上发表,当中显示在香港,少于五成的胃食道反流症诊断是正确的。治疗失效后的对策包括了解残留症状、考虑加药,以及作进一步诊断包括测压法和酸碱值测试。在香港,每25名患者中,就有一名每星期出现中度严重的症状,因此由有经验的医生作快而准的及早诊断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gerd.png#asset:3199


(香港每星期的胃食道反流症流行率 199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