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语怡情︰肠化生会变成胃癌?

肠胃肝脏科


最近一名30多岁的病人因腹痛求诊,他本身有吸烟习惯,胃镜检查报告确定并无受幽门螺旋菌感染,但发现胃黏膜出现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即是胃粘膜上的细胞发生变异,逐渐演化成类似肠黏膜的上皮细胞。肠化生是不可逆转的,若情况持续,或会增加演变成胃癌的风险。

肠化生相当普遍,全球平均每4名接受胃镜检查的人士,便有一人患有肠化生,主要成因是胃部长期发炎,导致胃黏膜受损及脱落,胃壁增生肠道的黏膜,因而削弱胃部抵抗胃酸的功能。胃炎主要由幽门螺旋菌感染引致,如感染幽门螺旋菌,应及时求医并接受抗生素治疗,以预防导致慢性胃炎,从而减低演变成肠化生的机会。一般而言,只要接受适当治疗,大部分感染幽门螺旋菌的病人均可痊愈。

感染幽门螺旋菌而没有接受治疗、有吸烟习惯,或直系亲属有胃癌病史的人士,均属高风险群组。另外有研究发现经常饮酒、进食高糖及腌制食品,都会增加患慢性炎症的风险。

不少病人可能担心肠化生最终会演变为胃癌,事实上,肠化生有机会变为非典型增生,而非典型增生分为低度及高度分化两种,会增加恶性病变的风险,因此肠化生被视为癌前病变,不过并非所有肠化生都会变成癌症。

由于大部分肠化生都是因胃炎引起,所以病人或会出现「红、肿、痛」等病征,通常是因胃炎进行胃镜检查才发现。医生会按需要为病人安排胃镜检查,如有怀疑病变,会抽取组织作化验。如病人确诊肠化生,医生会因应病人情况对症下药,以避免病情恶化,另亦可透过手术清除病变组织。即使发现肠化生,如没有出现胃部不适,一般不用恒常接受胃镜检查;若患者本身属高风险群组,或肠化生范围达胃部的20%或以上,患胃癌风险会较高,则建议每一至三年接受胃镜检查,以尽早发现异常情况。

听到癌前病变,病人难免担忧,然而,只要注意饮食、戒烟、少饮酒,均有助减慢胃部细胞演变成癌症,加上定期进行检查以监察情况,便可及时作出治疗。该名出现肠化生的病人其后透过外科手术消除病变组织,并按医生建议戒烟及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跟进病情。


撰文: 吴芷琳医生 港怡医院肠胃肝脏科顾问医生

(文章刊登于 2024 年 6 月 7 日《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