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语怡情:心脏血管检查:从传统影像到无创CT-FFR技术

香港最常见的致命疾病当中,心脏病居第三位,以冠心病为主。心脏血管钙化指数会随年纪而上升,情况犹如踏入中年会出现白头发和皮肤皱纹一样。随着医学不断进步,心脏检查技术越趋先进和精准,除了常用的心脏血管电脑扫描,近年有较新的「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CT-FFR)技术,让患者可免却不必要的入侵性检查。
心脏血管电脑扫描是一种非入侵性检查,可评估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或阻塞及钙化程度,从而推断心脏病的风险。如检查结果正常,一般而言,5年内可不需再追踪;如血管狭窄程度少於50%,且出现钙化斑块,建议从控制风险因素丶维持良好生活习惯方面改善。如冠状血管狭窄超过70%,或需透过心导管植入支架,以确保血流畅通,减少心脏病发的风险。
然而,心脏血管电脑扫描难以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供血的影响。如患者血管的钙化程度严重,可能会影响电脑扫描的影像分析,有机会误判血管的狭窄程度;若血管出现中度收窄(50%至70%),该检查或无法精确地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因此,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接受进一步检查。
对於临床上怀疑高风险的病人,医生会建议病人接受心导管检查,以直接观察和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如有需要,医生会建议配合血管内超声波或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分析,作进一步评估。其中FFR是一种用於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血流影响的重要生理学指标,测量FFR需要通过入侵性的导管手术进行,将压力导丝插入冠心动脉,并在使用血管扩张剂(如腺苷)後测量狭窄处的压力,以助医生评估需否为病人植入支架。研究显示,如FFR值低於0.8,就需要接受介入治疗。
现时有一种较新的检查方法——无创冠脉流储备分数造影(CT-FFR),该技术结合了冠状动脉电脑扫描血管造影的影像数据,配合人工智能进行运算及分析,能快速精准地评估冠脉狭窄有否导致心肌缺血。CT-FFR的优势在於无创,无需药物负荷,也不会额外增加辐射剂量。有研究数据显示,CT-FFR与入侵性的FFR检查呈现良好的一致性,并能减少不必要的冠状动脉造影程序,具有临床实用性。
医生会参考CT-FFR值安排後续治疗,血管缺血风险低病人(数值高於0.80),可单以药物治疗;数值介於0.70-0.80为「灰色地区」,需全面评估临床症状丶病变特性及位置等;而高风险血管缺血的病人(数值低於0.7),则建议接受冠脉造影检查,以便进一步评估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和病变特徵。
预防胜於治疗,及早检测和有效管理风险因素是保持心脏健康的关键。
撰文:谢德新医生 港怡医院心脏导管及介入治疗中心总监丶心脏科名誉顾问医生
(文章刊登於 2025 年 3 月 14 日《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