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语怡情︰慢性疾病无徵状 早发现早治疗

家庭医学


夏季的天气阴晴不定,天气提示可助你预先做好准备。不过,慢性疾病则未必会提早发出警号,可能已无声无色地降临,直至病征或相关并发症出现时才被发现,对病人及其照顾者都带来一定压力。

政府近年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其中一项措施是推展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目的是提升市民对预防慢性疾病的意识,鼓励他们经家庭医生监察和控制病情,合资格的无病征市民可获资助接受糖尿病及高血压筛查,有助及早介入治疗以减少严重并发症。

近年医学界和政府相关部门亦对慢性疾病从严处理,包括收紧高血糖和高血压的定义,期望及早识别初期患者,以提供适切的治疗。以糖尿病为例,患者初期病征不明显,因此容易被忽略,若未及发现并控制病情,有机会增加「糖尿上眼」及「糖尿脚」等并发症的风险。

根据临床观察,不少慢性病患者会讳疾忌医,而且认为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总会有病征,故无病征便未有求医,事实上患者可以毫无病征,至发现时可能已届后期。曾有病人确诊为高血压或高血糖后,难以接受检查结果,亦担心要接受长期治疗或终生用药。作为家庭医学专科医生,笔者明白病人的苦恼和忧虑,诊症期间会细心聆听病人心声,并从患者角度出发,解释疾病带来的影响,以及接受治疗的益处等。有效的沟通有助建立良好的医患互信关系,病人才会安心接受医生的建议。

早前一名五旬男士到诊所接受慢性疾病检查,他没有任何病征,体重和日常饮食正常,亦无吸烟饮酒习惯,惟初步诊断发现病人患有高血压,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三高」。病人其后获建议接受定期跟进和治疗,幸而及早发现和介入,以减低病情恶化及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要有效管理慢性疾病,市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亦相当重要。近年家居健康检测仪器越来越普及,透过在家恒常记录及监察血压水平等健康数据,不但可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可帮助医生更全面掌握病况。现时有医疗机构推出的病人手机应用程式,可连接检测仪器作同步健康数据,一站式记录、监察及管理健康,医护人员可遥距监察病人的相关指数,当发现异常情况,会联络病人以安排进一步检查和跟进。

预防胜于治疗,大家需改变「有病才求医」的观念,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才可及早发现和治疗可能潜在的慢性疾病。


撰文:何敬业医生 港怡医院家庭医学中心总监、家庭医学顾问医生

(文章刊登于 2024 年 8 月 16 日《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