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語怡情︰認清嬰兒飲食謬誤 免致營養失衡

兒科



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從孩子呱呱落地一刻,父母都會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總是擔心子女吃不飽、穿不暖。香港的物質生活富庶,然而,兒童營養失衡並不罕見,當中不一定是肥胖問題,營養不良情況亦有出現。尤其在華人社會,不少家長誤以為嬰兒戒奶後,飲食愈清淡就愈健康,其實這反而可能會引致營養不良;另有家長會催谷孩子進食,結果適得其反,孩子變得害怕進食,未能攝取充足營養。

嬰兒出生後首兩年的營養吸收情況十分關鍵,會影響其腦部發展及身高與體重。若發現嬰兒體重過輕或過重,應立即尋求適切的跟進。其實,嬰兒需要高卡路里、高膽固醇食物,以維持腦部發育。如果進食情況不理想,或會造成營養不良,並影響智力發展。

在6個月至1歲大的嬰兒當中,有時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這多數與戒奶期有關。曾有1歲小朋友因飲食過於清淡,導致缺鐵性貧血,出現臉色蒼白、乏力及疲累等病徵。

不少家長會在嬰兒初嘗固體食物時,準備清淡的米糊或粥,並且不會添加任何調味料。這些食物與嬰兒奶粉相比,卡路里甚低。因此,在嬰兒戒奶期,家長可在食物中加入適量油和鹽,除了糊仔、蔬菜及水果,亦可給嬰兒進食肉類;既可增加食物的味道,亦能提供較多的能量,讓嬰兒健康發育。

曾有家長因十分注重寶寶的口腔衞生,所以經常為其清潔口腔;又擔心寶寶瘦小,不停催谷進食。結果嬰兒出現口腔厭惡症,對於被餵食產生厭惡,諮詢營養師後需在奶中加入補充營養粉,花了兩年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飲食。

對嬰兒來說,清淡飲食並不一定絕對適合,反而有機會導致營養不良。進食量方面亦不可勉強,若過度催谷孩子進食,或會影響其心血管健康。家長需因應子女的進食節奏,提供均衡的營養。


撰文: 港怡醫院兒科專科醫生  沈澤安醫生 

(文章刊登於 2023年 1月6日《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