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語怡情:新生兒黃疸不可怕

兒科

初生嬰兒黃疸在甚麼時候會出現?黃疸會否影響嬰兒健康?不少新手父母對於黃疸或會感到擔憂。隨着時代的進步,醫學界對黃疸這個生理現象的理解增加,根據臨床觀察,新生嬰兒黃疸十分普遍,本港幾乎每名嬰兒都會出現黃疸,家長毋須過分擔心。

嬰兒為甚麼會出現黃疸呢?當胎兒還在母親體內的時候,需要較強和較高濃度的血紅素,以獲取母親體内的氧氣,因此初生嬰兒的血紅素水平通常為母親的兩倍左右。當嬰兒出生後,身體對血紅素的需求減低,便會將紅血球分解,從而製造出膽紅素,但初生嬰兒的肝臟尚未成熟,未能快速分解膽紅素,導致膽紅素積聚於體內,形成黃疸。一般足月的新生嬰兒,黃疸會在出生後一天開始明顯,黃疸指數隨後會慢慢上升,至第七天達到高峰。隨着肝臟發育逐漸成熟,能有效地分解膽紅素,膽紅素水平便會慢慢回落,大部分嬰兒的黃疸會在出生後一至兩個月內消退。

其實膽紅素有保護身體的作用,適量的黃疸不會對身體有害。有研究指出膽紅素有可能抑制B型鏈球菌的生長,減低初生嬰兒受細菌感染的機會。不過,若黃疸情況嚴重,有機會影響嬰兒腦部發展。嬰兒出生後,在住院期間醫生會每天檢查黃疸指數,從而判斷嬰兒是否需要治療。

至於出院後,父母應如何判斷嬰兒的黃疸情況呢?由於膽紅素水平不能靠肉眼監察,建議父母觀察嬰兒有否哭鬧及小便量是否充足,如嬰兒吃得飽、沒哭鬧,每四小時左右有小便,相信問題不大。根據指引,建議父母在嬰兒出院後三至五天,帶嬰兒到醫院或母嬰健康院覆診,利用儀器檢測黃疸指數及量度體重,如懷疑膽紅素超標或不準確,一般會安排驗血作進一步檢查。

如醫生認為初生嬰兒的黃疸指數偏高,會安排嬰兒入院接受光線治療(俗稱「照燈」)。該治療是利用藍光將膽紅素分解,照燈是相當安全成熟的醫療程序,醫護人員會採取措施保護嬰兒雙眼,父母可安心讓嬰兒接受治療。部分父母或以為曬太陽可取代照燈,事實上,陽光不能有效分解膽紅素,不過仍建議讓初生嬰兒接觸陽光,有助身體吸收維他命D,促進嬰兒健康。

部分嬰兒在一個月大後,黃疸情況仍然持續,常見成因是飲用母乳,但目前檢測膽紅素的儀器只能監察其水平的高低,無法判斷是由飲用母乳還是其他問題引致,建議嬰兒接受血液測試以找出問題根源,若因為膽管閉塞導致黃疸,嬰兒或需接受肝臟移植,因此及早診斷和跟進,有可能減低因病情嚴重而需要接受肝臟移植的風險。

撰文: 沈澤安醫生 港怡醫院兒科專科醫生

(文章刊登於 2025 年 1 月 10 日《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