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對化療後調護

中醫

() 概述

早在殷周時代,殷墟甲骨文已記載「瘤」的病名。宋代中醫腫瘤學亦首創以癌字論述惡性腫瘤。近代許多中醫文獻亦以不同名稱講述現代醫學相應部位的癌症。

癌症的病因可分爲體質因素、外感邪毒因素、飲食因素、生活因素等。由於人體正氣不足,外感邪毒,內傷於情志飲食,或有宿疾繼發惡變致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産生氣滯、血瘀、痰結、濕聚、熱毒等的病理變化,並蘊結於臟腑,相互搏結而日久漸成癌症。

癌症的中醫辨證大致可分爲正氣虛弱型、氣滯血瘀型、痰凝濕聚型、熱毒內蘊型、陰陽失調型、痰瘀互結型及陽虛水泛型。當中西醫治療腫瘤的方法有手術、化療、放療、免疫治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等。而絕大部份病人在化療後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 化療常見的副作用

「藥者毒也」,化療藥物也不例外。藥物毒性侵犯人體,損傷人體正氣,致臨床出現氣血虧虛、肝腎受損、脾胃失調及血瘀痰飲的病理表現。化療常見的副作用如下:

•     骨髓抑制(例如:疲倦乏力、貧血、抵抗力下降、皮下有瘀斑或異常出血等)

•     胃腸道反應(例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腹痛、便秘腹瀉)

•     周圍神經損傷(例如:手足麻木、乏力、刺痛)

•     心功能異常(例如:心搏異常、心悸、胸悶)

•     呼吸道損傷(例如:乾咳、氣喘)

•     肝功能損傷(例如:黃疸)

•     腎功能損傷(例如:水腫)

•     毛髮脫落

•     皮膚/黏膜反應(例如:皮膚痕癢剝落、口腔潰爛、喉嚨痛)

 

() 化療後的中醫治療原則

在不同癌症病期,化療對癌腫有不同作用,有作為根治性治療、控制及縮小癌腫或作為紓緩治療。中醫藥對不同癌症病期化療後引起不適的基本治則離不開辨證論治。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病期早晚、體質、結合舌脉及臨床症狀作出辨證分型並適當使用中醫藥緩解患者在接受化療後的不良反應,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各副作用的中醫治法如下:

 

副 作 用

常 見 中 醫 治 法

骨髓抑制

填精補髓

胃腸道反應

健脾和胃

周圍神經損傷

補氣活血、溫經通絡

心功能異常

益氣滋陰

呼吸道損傷

潤肺止咳、補腎納氣平喘

肝功能損傷

疏肝健脾、清熱利濕退黃

腎功能損傷

温腎利尿滲濕

毛髮脫落

滋補肝腎養血

皮膚/黏膜反應

滋陰清熱

 

() 化療後副作用的中藥選用

中藥對化療後副作用的治療具有一定的優勢及獨特的療效,中醫師會辨証論治,隨証加減用藥,提升病人的身體機能,緩解化療副作用,減低對生活質素的影響。

 

副 作 用

常 用 中 藥

骨髓抑制

熟地、山茱萸、黃精、枸杞子、

菟絲子、鹿角膠、龜甲等

胃腸道反應

人參、白朮、山藥、茯苓、竹茹、

陳皮、半夏、雞內金、焦三仙等

周圍神經損傷

黃芪、地龍、川芎、紅花、桃仁、

桂枝、鶏血藤、絡石藤、路路通等

心功能異常

人參、麥門冬、五味子、

炙甘草、桂枝、丹參等

呼吸道損傷

百合、生地、熟地、貝母、麥冬、

桔梗、玄參、五味子、山茱萸等

肝功能損傷

柴胡、香附、鬱金、黨參、白朮、

茯苓、茵陳蒿、垂盆草等

腎功能損傷

豬苓、茯苓、熟地、山茱萸、澤瀉、

炮附子、肉桂、牛膝、車前子等

毛髮脫落

制何首烏、枸杞子、菟絲子、墨旱蓮、

女貞子、桑椹、黑芝麻、黃精、當歸等

皮膚/黏膜反應

知母、黃柏、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等

*中藥具體運用應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由中醫師處方。

 

() 化療後副作用的穴位選用

針灸能調暢氣機與五臟六腑正常的生理功能。腫瘤患者體虛,則採取補法或者平補平瀉法來刺激穴位、激發經氣。因此,針灸配合具有特定療效的穴位能夠很好地治療化療後的不良反應。

 

副 作 用

常 用 穴 位

骨髓抑制

關元、氣海、足三里、

三陰交、血海、隔俞等

胃腸道反應

內關、足三里、天樞、脾俞、

大腸俞、支溝、陽陵泉等

周圍神經損傷

臂臑、曲池、外關、合谷、足三里、

豐隆、三陰交、解溪、八風等

心功能異常

心俞、膻中、內關、神門等

呼吸道損傷

大椎、孔最、定喘、風門、

肺俞、內關、列缺等

肝功能損傷

陽綱、膽俞、後溪、勞宮、

至陽、腕骨、中脘等

腎功能損傷

水分、氣海、關元、

腎俞、太溪、複溜等

毛髮脫落

百會、肝俞、腎俞、阿是穴等

皮膚/黏膜反應

曲池、合谷、三陰交、

陰陵泉、足三里、血海等

*穴位具體運用應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由中醫師處方。

  

() 生活飲食調攝

精神方面: 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中醫理論提到「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七情是致病的重要因素所以情志調護有助於氣血調和,疏通經絡。

生活方面: 調整作息習慣,堅持早睡和早起的原則,確保睡眠充足; 安排適當且適量的體育活動,可考慮太極、八鍛錦、散步; 注意保暖,調整衣服,預防外感; 飲食定時定量,保持大便暢通。

選擇飲食方面: 應均衡飲食。忌煙酒; 忌煙燻製食物及加工食物; 忌偏溫熱食物 (如榴槤、荔枝、羊肉、鹿肉、鵪鶉、肉桂、蔥、韭菜、生薑、洋蔥、大蒜等); 忌肥膩、辛辣、刺激性、油炸食品; 忌食發物 (如蝦、蟹、無鱗魚、鴨、鵝等)、忌生冷瓜果和寒涼食物 (如西瓜、火龍果、苦瓜、綠豆、綠茶、紫菜、雪糕、冰鎮飲料等)。患者們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對飲食上有疑問應向中醫師查詢。


以上資料謹供參考,如有疑問, 請諮詢閣下的註冊中醫師

Loading...
發生錯誤。
Thank you for your in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