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原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即婦女在正值經期或經期前後出現小腹疼痛,但經檢查後卻沒有發現其他潛在的病因,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等。
中醫認為痛經的主要原因及機理與情緒失舒、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外感邪氣有關,以致沖任、胞宮之氣血受阻或失於濡養。中醫師會根據傳統的中醫理論,通過「望、聞、問、切」,從中查明痛經發生的時間、部位、疼痛的性質及程度,結合月經的情況、患者全身證候與體質情況等辨證。
痛經的證型大致分為腎氣虧損、氣血虛弱、氣滯血瘀、寒凝血瘀、濕熱蘊結。各證型的治療法則如下:
- 腎氣虧損證︰補腎填精,養血止痛。
- 氣血虛弱證︰補氣養血,和中止痛。
- 氣滯血瘀證︰行氣活血,祛瘀止痛。
- 寒凝血瘀證︰溫經散寒,祛瘀止痛。
- 濕熱蘊結證︰清熱除濕,化瘀止痛。
中醫師會因應患者的體質證型選取合適的中藥內服或穴位作針灸治療。此外,亦會提醒患者應注意少吃生涼或刺激性食物,多做運動放鬆心情,正值經期時避免過勞及注意衛生。
以上資料謹供參考,如有疑問, 請諮詢閣下的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