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怡情︰軀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促成癌症治療新突破
放射治療(又稱「電療」)是治療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透過高能量輻射,殺死或阻止癌細胞生長。目前醫療科技發展迅速,已在本港應用近二十年的軀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越趨普及,其應用範圍亦越來越廣泛。臨床實戰可見,SBRT能為部分腫瘤體積較大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案,甚至將無法進行手術的癌症個案,逆轉成可透過手術根治的病例,為病人帶來新希望。
SBRT常用於治療肺部、肝臟和骨骼等部位的腫瘤,另可用作治療淋巴結腫瘤及前列腺癌。SBRT可作為獨立的癌症治療方案,亦可因應跨專科團隊的診斷及專業意見 ,配合標靶治療、化學治療和免疫治療等,多管齊下殺滅癌細胞。
相比傳統電療方案,SBRT會每次運用較大劑量的輻射,從不同角度發出放射線束,將能量集中於腫瘤位置,以消滅癌細胞,可減少整體治療日數,亦能減低對腫瘤周邊正常組織的影響。一般而言,傳統低劑量電療通常需時二十多至三十多天,SBRT療程大約只需要三至五天。當放射治療師接獲轉介個案後,會根據病人的醫學影像報告、醫療紀錄及相關器官功能評估等,與臨床腫瘤科醫生及醫學物理學家跨團隊合作,制訂適切的個人化治療方案。
隨著放射治療技術的應用日益成熟,以往SBRT主要用於治療五厘米以下的腫瘤,現時已有團隊開始嘗試較進取的治療方案,治療體積較大(約五至十五厘米)的腫瘤。筆者最近有幸參與一個治療成果令人相當鼓舞的個案,患者的肝臟腫瘤原本達18.2厘米,無法接受腫瘤切除手術,患者其後接受由港大醫學院研發的「先縮後除」綜合治療方案,成功令患者由第四期肝癌轉化為第一期,患者隨後接受活肝移植「除去」腫瘤,成為全球首宗案例。能夠見證全球首例的誕生,全賴跨專科專業團隊的不懈努力。筆者能夠參與其中為病人進行SBRT,以消滅癌細胞及縮小腫瘤體積,實在萬分榮幸及感恩,亦為我們不斷探索及改進治療方案,增添新動力。
據平時觀察所見,前來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多數都是憂心忡忡,畢竟面對健康上的難關,難免會感到不安和擔憂。作為放射治療師,我們經常告訴自己:「當病人感到很灰心時,我們不能一起灰心。」我們的職責是運用專業知識及技術,為患者提供治療,並透過詳細的講解,建立病人對治療的信心。
在整個放射治療過程中,病人將健康托付於我們的團隊,我們便是病人的同行者,除了提供專業治療,更希望為病人和家屬提供心靈上的扶持。有時遇上病人是青少年、小朋友,或是剛成家立室的新手爸媽,我們的感觸特別深,會盡量在言談間給予關心及鼓勵;有些療程較長、需要經常前來接受治療的病人,我們會有更多的機會傾談,讓我們得以嘗試為他們分擔內心的擔憂。在多日治療後,不少病人形容與我們的關係就如像朋友一樣。筆者和同事們偶爾會收到病人或家屬帶來的糕點和小食,我們實在很感激他們的心意,亦非常珍視我們與病人和家屬之間所建立的信賴和情誼;我們一眾同事亦會一同製作心意卡贈予病人,希望藉此為病人和家屬帶來溫暖和支持,在抗癌路上與他們同行。
作為放射治療師,我亦期望透過我們的專業和持續的進步,能不斷帶給病人信心和新希望。適逢本年度的業界盛事第23屆國際放射技師學會(ISRRT)世界大會將於香港舉辦,匯聚近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放射治療界專才,筆者十分期待屆時在會上能與業界交流嶄新的放射治療技術,共同提升業界的水平,造福更多病人。
撰文:港怡醫院高級放射治療師何樂文博士
(文章刊登於 2024 年 2 月 2 日《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