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语怡情:遥距医疗结合人工智能 健康管理触手可及

疫情以来,市民或已习惯在家工作、视像会议等安排,遥距医疗服务也因此越来越普及。病人现时可安坐家中接受医生视像会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让健康管理变得触手可及。
遥距医疗为不少患者带来显著好处。对于长期慢性病患者,若病情稳定且需定期覆诊,遥距医疗能让医生快速评估病情,避免舟车劳顿。有外国研究显示,部分专科均适合进行视像会诊,例如精神科患者透过视像形式诊症有助减轻心理压力;皮肤科患者可上传照片予医生作诊断,尤其若患处在私密部位更可避免面诊检查的不便;男性泌尿疾病或性病患者透过视像会诊能减少尴尬情况等。此外,行动不便或身体不适的患者也能安心在家接受诊症,同时降低感染风险。现时更可配合药物送递服务,进一步便利患者。事实上,诊症的后续安排(如药物送递、覆诊提醒等)亦是影响病人会否选择遥距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
最近有一位病人因头晕求诊,由于她需要照顾初生婴儿,但头晕情况严重至无法外出,经医生以视像方式初步评估后,获建议即日入院接受详细检查。除了因身体不适而求诊,部分病人或希望透过视像会诊向医生咨询健康相关的意见,例如曾有病人对先前体检报告存有疑问,经视像向医生查询后,才发现报告异常,病人其后获建议入院接受详细的身体检查,以便医生更全面评估病情。
除了视像诊症,遥距医疗更可结合创新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目前有私营医院推出病人手机应用程式,让病人可随时随地预约服务、查阅健康记录及电子医生证明书等,更容易管理健康。手机应用程式更加入人工智能健康监测技术,病人只需利用设备相机扫描面部,便可实时侦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多项生命体征,有别于以往需要手动输入数据,现时可即时上传数据至云端,医生会诊时便可查阅有关数据,从而作出诊断。病人定期测量相关健康数据,亦可让医护人员遥距监察其情况,若发现异常可尽早跟进。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遥距医疗现更发展至能预测风险,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预测跌倒风险。另外,不少健康监测设备已获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认证,例如非接触式心率测量应用程式、睡眠监测指环等,可为医生提供有用数据参考,有助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
遥距医疗不仅提供便利,配合各种创新科技,更有助提升病人自我健康监察的意识,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管理其健康。
撰文:刘智豪医生 港怡医院驻院医生(现主力负责数码医疗服务)
(文章刊登于 2025 年 3 月 28 日《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