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

甚麼是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指子宮頸(連接子宮與陰道的器官)內形成的癌症。子宮頸癌可分為多種,但最常見的類型為鱗狀細胞癌,約佔所有子宮頸癌個案的80-85%,並通常由人類乳頭狀瘤病毒引致。其他子宮頸癌類型包括腺癌、小細胞癌、腺鱗狀癌、腺肉瘤、黑色素瘤、淋巴癌,這些均不太與人類乳癌狀瘤病毒有關,也較為罕見。這些類型的子宮頸癌不如鱗狀細胞癌般可以預防。

成因及高危人士

最常見的子宮頸癌成因為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病毒可透過性行為傳播,因此性生活較活躍的女性患子宮頸癌的機會較高。凡擁有多名性伴侶,或其伴侶也擁有多名性伴侶者,風險會較大。16歲前已開始進行不安全性行為者,風險也較大。

疫苗注射可有效對抗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此病毒佔所有子宮頸癌個案約85%),主要針對年紀較輕的女性,並主要在女性受感染前發揮功效。由於疫苗只涵蓋某些高風險的人類乳頭狀瘤類型,女性仍須在接受疫苗注射後定期進行子宮頸細胞檢驗。

子宮頸癌初期沒有任何症狀。如果出現以下症狀,請及時就醫:

  • 陰道出血或流出異常分泌物
  • 性交時感疼痛
  • 腰痛或骨盆痛
  • 排尿疼痛或困難和尿液混濁
  • 長期便秘及排便後仍有便意
  • 尿液或糞便從陰道漏出

原位癌

原位癌是指惡性的癌前細胞叢留在原來生長的位置,並沒有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

子宮頸細胞檢驗可辨別子宮頸原位癌,而治療亦可預預癌症。建議女性在開始性行為後每年進行一次子宮頸細胞檢驗,直至70歲為止。如兩至三次的檢驗結果正常,就可減少檢驗次數至每兩至三年一次;但高危女性則仍須每年進行一次子宮頸細胞檢驗。

並非所有感染人類乳頭狀瘤病毒的女性都會出現輕度的細胞病變,也並非所有細胞病變都會演變為子宮頸癌。就如其他感染一樣,很多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都透過免疫系統消滅。

但是,某些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株卻仍存留於子宮頸多年,以致改變子宮頸細胞的基因組成,引致細胞病變(細胞異常增長)。如不接受治療,病變會隨時間演變為入侵性子宮頸癌。

輕微的細胞病變通常不會引致任何症狀,但卻是檢查是否出現癌症的最佳時間,此時的治療也是最為有效的。

子宮頸細胞檢驗是檢查子宮頸癌的最有效測試,但患者仍須進行活組織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癌症或癌前病變,這可透過陰道鏡檢查。陰道鏡是檢查子宮頸的大型放大鏡,在陰道注入稀釋酸性製劑,可突顯子宮頸表面的異常細胞。此程序是無痛的,並可在門診進行,過程只須15分鐘。

進一步的診斷程序包括環狀電極切除術、錐活組織檢查及鑽孔活組織檢查。

哪些治療方式可供選擇?

國際婦產科聯盟將子宮頸癌分為輕度細胞病變一級至三級,三級則代表是子宮頸癌的前體階段。超過第三級,則代表細胞已演變為癌症,而癌症亦可分為0期(癌症只限於皮膚部位)及至4B期(即末期已擴散)。

第一期初期患者如欲保存生育能力,可選擇傳統手術。否則,醫生一般建議患者切除整個子宮和子宮頸,這稱為子宮頸切除術。患者須於手術後至少一年才可嘗試懷孕。由於第一期末癌症有可能擴散至淋巴結,外科醫生可能會移除子宮頸周圍的淋巴結以作病理檢查和評估。

如患者已進行子宮頸切除術,子宮頸餘下部位出現復發的機會很低;但患者必須保持警覺,做好預防措施及護理,包括定期進行子宮頸細胞檢驗。

早期的腫瘤可透過全子宮切除術(切除整個子宮)及移除淋巴結以作治療;手術後可能需要進行放射治療,或同時配合化學治療,以減低復發的風險。體積較大的早期腫瘤可透過放射和化學治療並用來治理。其後進行全子宮切除術可有助控制癌症,以防擴散。

一般須以化學放射治療來治療末期腫瘤(2B至4B期)。

子宮頸癌的存活機會如何﹖

如能及早發現子宮頸癌,存活機會可高至92%;但如發現和治療也較遲,存活機會則大減。因此,及早檢查和發現子宮頸癌是十分重要的。

相關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