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症
甚麼是腸易激綜合徵(IBS)?
腸易激綜合症(IBS)是一種影響結腸(大腸)的慢性病症,可影響結腸的正常功能並導致極度不適和疼痛、排便習慣改變(便秘或腹瀉)、脹氣和腹脹。腸易激綜合症並不致命,亦不會對結腸造成永久損害、引致腸出血或癌症等嚴重併發症。
腸易激綜合症的確切成因仍未明,但患者通常會出現至少以下一種情況:
- 食物快速強行通過腸道而導致肚瀉。
- 食物極緩慢通過腸道而導致便秘。
- 進食時,腸道中的肌肉和神經過度收縮而引致腹痛。
還有其他可能增加腸易激綜合症發作的風險因素,包括:
- 年輕
- 腸易激綜合症家族病史
- 生活壓力極大
- 腸受到感染或發炎
腸易激綜合症的症狀因人而異,由輕微至喪失功能不等:
- 大便型態改變(如石頭般堅硬或稀便)
- 排便習慣改變(腹瀉或便秘)
- 常有便意
- 殘便感
- 大便中帶黏液
- 嚴重脹氣
- 腹脹
- 腹痛或抽筋
-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這些症狀與結腸癌的症狀相似,因此患者必須由醫生評估病情。
腸易激綜合症還包括一些不常見的症狀,如疲勞、背痛、頭痛、流汗、噁心、嘔吐和如廁時疼痛。
腸易激綜合症尚無治癒的方法,其治療選項包括紓緩症狀和預防引發此症發作的風險因素。醫生會建議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案,當中可能結合以下各種方式:
- 服藥和運動以控制壓力
- 飲食方面的改變,包括:
- 避免攝入酒精、高脂食物、巧克力和含咖啡因飲品
- 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以增加纖維攝取量
- 減少每餐進食量
- 可服用藥物減輕便秘、腹瀉或腹痛和抽筋症狀
- 逃避社會交際
- 抑鬱症
- 營養不良
- 痔瘡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