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語怡情︰抗生素非萬能 用藥須謹慎
踏入11月,預期天氣逐漸轉涼,一時不小心容易著涼感冒。臨床觀察發現,不少人誤以為出現炎症,就一定是由細菌感染引起,並將抗生素當作消炎藥,甚至要求醫生處方抗生素,但這其實是錯誤觀念。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1月18至24日定為「世界抗菌素耐藥性關注周」,目的是提高大眾對抗菌素耐藥性問題的關注。
抗菌素是什麼呢?抗菌素指可殺滅或抑制致病微生物的藥物,當中包括抗生素,而抗生素是用作治療細菌感染的藥物,可以殺死細菌或使其停止繁殖,常見的有金黃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細菌感染。身體出現炎症的成因有多種,除了細菌感染,還可能是由真菌、病毒或免疫系統問題所引致,因此不是所有炎症都適合使用抗生素。
醫生會根據病人狀況及臨床檢查等因素作出診斷,以考慮需否處方抗生素,有醫學指引曾提到,即使病人感染細菌,醫生亦需因應病情作出判斷。常見的傷風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所以病人通常不需服用抗生素。
如病人獲醫生處方抗生素,應謹記依照指示按時按量服用,直至療程完畢;不應因病徵變得輕微而忘記服藥或自行減少劑量;如有剩餘藥物,應妥善棄置,切勿於下次生病時自行服用,亦不應服用家人剩餘的抗生素。
若不當及過度使用抗生素,會加劇耐藥性的問題,醫生或需處方另一種抗生素作治療,當細菌對多類常用的抗生素都產生耐藥性時,便會出現多重耐藥性細菌。現有的藥物會變為無效,尤其對於體質較弱人士,有效治療的藥物選擇會越來越少,長遠而言,對社會及公共衛生帶來嚴重威脅。
家庭醫生作為基層醫療的主要提供者,在抗菌素耐藥性問題上擔當重要的角色。家庭醫生為病人提供持續、全面的基層護理,亦肩負健康推廣、疾病預防等責任,並與病人建立長期互信關係,透過診治過程與病人溝通,從而灌輸正確使用抗生素的知識。家庭醫生是醫療過程中首個接觸點,為有需要的病人安排專科轉介,現時有醫院於不同地區設有診所,提供基層醫療服務,亦可銜接醫院的專科跟進。市民如有不適,切忌藥石亂投,應向家庭醫生求診。
撰文:港怡醫院家庭醫學中心總監、家庭醫學顧問醫生 何敬業醫生
(文章刊登於 2023 年 11 月 17 日《晴報》)